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29节(2 / 4)

加入书签

,向关靖躬身施礼。

“关长史大驾光临,未曾远迎,死罪,死罪。”

关靖笑盈盈的还礼。他仰起头,看着巨大的船体,心中震撼不已。他听单经说过楼船的巨大,刚才一路走过来,也被这如城垒一般的楼船惊得不轻,可是现在身处两船之间,仰望遮天蔽日的飞庐和巨帆,他心里的惊骇才真正到达顶点。

这哪里是一艘船,这根本就是一座移动的城啊。单经说得没错,孙策的实力远远不是有粮食、军械这么简单。如果说天下还有人能和四世三公的袁绍为敌,非孙策莫属。公孙瓒虽然骁勇,可是这几年与袁绍大小数战,每战必败,不仅没能如愿夺取兖州,反倒连幽州都丢了大半。反观孙策,却连战连胜,不仅在豫州站稳脚跟,还反攻入兖州。

见关靖兴趣盎然的东张西望,神情轻松,麋竺也松了一口气。单经派人来通知他,只说关靖要亲自来拜访,并没有说什么事,他原本还有些疑惑,现在看关靖如此模样,估计应该不是坏事。他也不催,陪着关靖上上下下看了一圈,全面展示了一下新船。

对这两艘楼船,麋竺有足够的自信。别说是关靖,即使是他以前也没见过这样的船,来看过的人数以百计,无不惊叹。这两艘楼船往渤海一停,那就是实力的象征,任何人只要见过一次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靖上上下下转了一圈,赞不绝口。“有这样的巨船,天下也去得。”

麋竺很谦虚。“船虽大,也只能海上称雄,陆上还是要靠马。”

关靖笑笑,给单经使了个眼色。单经会意,连忙将公孙续想去平舆的打算说了一下。他们知道公孙瓒自负,所以刻意避免了质任这个字眼,只说是公孙续少年心性,想去开开眼界,绝口不提结盟的事。麋竺是生意人,又和单经相处多日,不需要单经说得那么明白,只要一个眼神就明白他的意思。

不过他并不因此而兴奋,反倒有些迟疑,半晌没有回应。关靖一看,心中不安,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勉强起来,接连给单经使了几个眼色。单经也很意外,只得把麋竺拉到一旁。

“子仲,是不是要请示孙将军?”

麋竺瞅瞅单经,又看看远处强作镇静地欣赏海景的关靖,轻笑一声:“单兄,你们这算什么,托孤?”

单经脸色一变。“子仲,你这是什么话?”

“什么话?实话啊。”麋竺伏在栏杆上,看着碧波万顷的大海。“袁绍来势汹汹,幽州士民群起反抗,都到了这时候了,公孙伯珪还一意孤行,不愿稍假辞色。他送儿子去平舆,却只字不提结盟,不是托孤是什么?你以为公孙续到了平舆,孙将军就会无条件的支援你们?别说我们钱粮也很紧张,就算多得吃不完,用不完,也不会往水里扔吧?扔水里还能喂鱼,给你们,能干什么?”

单经脸上火辣辣的,红一阵,白一阵。

麋竺侧过身,面色平静地看着单经。“要让我们帮忙,至少也要让我们看到你们有取胜的可能吧?”

亏本生意不做

关靖转了过来,阴着脸。“别驾觉得我们必败无疑?”

麋竺站直了身子,神情多了几分恭敬,也多了几分疏远。关靖看在眼里,暗自后悔。单经和麋竺相处日久,说话比较随便,还是应该由他先和麋竺交涉,至少把麋竺的底线摸清楚再说。自己贸然插话,有些着急了。让麋竺看出他急于求成,对接下来的谈判非常不利。

关靖呵呵笑了几声,掩饰自己的心情。“别驾不必如此,我们只是闲谈而已。”

麋竺点点头,对关靖的心思一清二楚,却装作不懂。“在下就是一个商人,对行军作战的事一知半解,若有不当之处,还请长史海涵。”

“别驾言重了。其实我也只是一介刀笔吏,若非将军提携,哪有机会与别驾一起指点江山。别驾也不必谦虚,孙将军能委托你来幽州,自然是信得过别驾的。青徐这些年战事不断,别驾身处其间,所见所闻想必不少,不妨说来听听,让我们也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麋竺笑着摇摇手。“长史谦虚了。徐州虽然战事不断,我却很少亲至战场,只是筹集粮草,足食足兵而已。长史随公孙将军南北征战,破黄巾,讨乌桓,那才是允文允武,又何必让我献丑。”

关靖听得心中舒坦,又有些不好意思。公孙瓒之前的战绩可圈可点,尤其是东光之战,大破黄巾三十万,一时威镇北疆,连当时的冀州牧韩馥都被他吓破了胆。可是最近这两年面对袁绍却一直在走霉运,先是界桥大战,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击破,后来又在龙凑被击败,搞到现在一听到袁绍的名字,公孙瓒就有些心虚。

“足兵足食,谈何容易啊。”关靖借势发挥,感慨起来。“幽州苦寒,胡汉杂居,东起辽水,西至弹汉山,连绵两千余里,一到秋天,胡骑入塞,处处烽烟,郡郡有警,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原本有青冀两州财赋补给,还能勉强支撑,现在冀州落入袁绍之手,青州隔海相望,有兵无食,徒呼奈何。刘使君以仁义自许,一味施恩,把胡人养肥了,心思也养大了,却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