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97节(1 / 4)

加入书签

马腾向前挪了挪。“江南四郡有多少户口?收了多少粮?”

蒋干嗤了一声,摇摇手,不屑一顾。“江南卑湿,地广人稀,四郡加起来还不到六十万户、三百万口,和一个南阳郡差不多。这几年兵荒马乱的,收成也不太好,具体多少,我也不太清楚,估计只能供应荆州军吧,没什么剩余。要不然的话,运到关中来卖也不错。后将军,我记得前几年关中粮价曾经涨到几十万一石,今年会不会也这么高?如果是这样的话,一石粮可就能换两匹马啦。”

马腾干笑了两声,心中暗骂。六十万户,三百万口还嫌少?加上流民,关中不过二十万户。如果发生饥荒,大量百姓外出逃难,能剩下多少真不好说。“子翼,那是特殊情况。真到了那一步,谁还会卖马换粮,骑着马去劫掠才是活命之道,再不济,杀马吃肉也行啊。”

蒋干大笑,拍着腿道。“那可真是可惜了。”

马腾悻悻地说道:“谁说不是呢。不如这样吧,如果孙将军能提供一些粮食给我,我再想办法筹措一些战马交换。”

蒋干斜睨着马腾,歪了歪嘴角。“怎么换?”

“千石一匹,如何?”

蒋干不置可否。他晃了晃脑袋,不知道是点头还是摇头。“兹体事大,我不敢决断,请将军给我一点时间,容我向孙将军请示。”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马腾连连点头。

送走蒋干,马腾起身来到侧院。成公英站在院中,正看马岱练武。马岱今年才十三岁,是马腾的从子,武艺练得不错,成公英非常喜欢他,点拨了他几句。马岱正在加紧练习,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马腾快步走了过去,将一口新刀交给马岱。“这是你从兄送给你,南阳铁官的精品。”

马岱接过刀,感激不尽,退了出去。成公英打量了马腾一眼,轻笑一声:“谈得不顺利?”

马腾点点头。“千石一匹,蒋干不同意。”

“他怎么说的?他希望多少?”

“什么也没说,连讨还价都没有。”

成公英目光闪烁。“千石一匹都不肯,孙策这是吃定了我们啊。”

“我们可不能被他吃住,你赶紧回去,告诉文约,这价不能让,一石也不行。”

同声相应

成公英看了马腾一眼,对马腾颐指气使的口气很不满。自从升任后将军之后,马腾对韩遂的态度越来越傲慢,简直有点不知天高厚了。他真以为这后将军是他凭本事挣来的?那不过是朝廷挑拨离间的手段罢了。韩遂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不以为然,马腾却忘乎所以了。

“孙将军向来大方,后将军也不是吝啬之人,回礼很丰厚吧?”

“两百匹战马。”

成公英撇了撇嘴,不紧不慢地说道:“不多不少,正好满足孟起的需要。后将军,你真是爱子心切。父子血脉相连,果然不同寻常。”

马腾嘿嘿一笑。他吃定韩遂不会向蒋干松口有两点原因,其中一点就是他和马超是父子,韩遂和阎行的关系却要疏远得多,他不会为阎行付出太大的代价。另外一点是阎行掌管的骑兵数量更多,就算韩遂愿意付出,他也没有那样的实力,无法完全满足孙策的要求。

成公英没再说什么,告辞而去,匆匆赶回韩遂的军营。韩遂正和韩银在后院说话,看到成公英进来,韩银收住了话头,有点不悦。成公英也没时间和他计较,匆匆行礼,把马腾与蒋干谈判的结果说了一遍。

韩遂背着手,在廊下来回踱步,沉思不语。

韩银没好气的说道:“千石一匹都不肯,那就不卖给他了,卖给袁绍,袁绍不是答应了千石一匹吗?”

韩遂瞅了他一眼,眼神凌厉。韩银见状,不敢再说,悻悻地闭上了嘴巴,同时不忘狠狠地瞪成公英一眼。他对韩遂意见很大,明明他才是韩遂的儿子,可是韩遂最信任的人却不是他,眼前的成公英和远在汝南的阎行都比他重要,有什么事,韩遂宁可交给他们去做,也不愿意让他去。

“你怎么看?”

“将军,孙策无马,尚可支撑一时。我们无粮,却会遇到大麻烦。”

韩遂点点头,却不说话。

成公英接着说道:“袁本初自恃高门,一向目中无人。之前连皇甫义真都不放在眼里,现在突然遣使奉问,实在反常。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他所求的应该就是断绝对孙策的战马供应,为秋后的战事做准备。如果秋后孙策大败,没有了这个劲敌,他的使者大概就不会再来了。”

韩遂哼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对这些世家子弟的傲慢,他早有领教。数年前,他奉使上计,受大将军何进召见,讨论天下形势。他和袁绍的观点相近,都希望诛尽宦官,本该一见如故,但袁绍却对他非常冷淡。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双方身份悬殊,一个是四世三公的贵族子弟,一个是边鄙之人,虽然在凉州是名士,在京师却籍籍无名。

洛阳之行,让韩遂死了心,他从此放弃了入仕的念头,一心结交西凉豪杰,准备自立门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