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92节(2 / 4)

加入书签

刘焉,难道就不能毁掉我们?张家在益州传道三代,根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巴人、賨人都是天师道的信众。”

夏侯惇将信将疑,却没有再说什么。他是统兵的将领,自己部下就有不少天师道众,他很清楚天师道在益州的影响力。如果这么说,曹操极力拉拢卢夫人倒也并非不对,只怕他口是心非,沉迷于卢夫人的美色,重蹈刘焉的覆辙。以他对曹操的了解,这不是不可能的事。

“既然你有定计,那我就不多言了。”夏侯惇拱拱手,转身告辞。曹操拍拍夏侯惇的肩膀,目送他离开,眼神渐渐凝重起来。他想了想,转身来到戏志才住的侧院,上了堂,咳嗽了一声。

“志才,休息了么?”

戏志才闷咳了两声。“是使君么?”

“是我。”曹操推门走了进去,看了一眼戏志才,皱皱眉。“志才,你这是怎么了,要不要我请卢夫人来为你诊诊脉?”

“她还懂治病?”

曹操无声地笑了起来。“志才啊,不是我说你,你表面上看不起名士,骨子里,你的名士习气更重。天师道虽然也重巫鬼之术,可是他们与黄巾不同,你不可一概而论。”

戏志才抬起眼皮,打量着曹操。“使君食髓知味啊。看起来,这天师道还真有几分门道?”

曹操嘿嘿笑了两声。“那当然,妙不可言。”他一看戏志才的眼神,连忙收起笑容,干咳了两声。“志才,我想效仿孙伯符,在益州殖谷练兵,养精蓄锐,以观天下之变,可行否?”

三不如

戏志才沉默着,一动不动,半天没有反应。

曹操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勉强,眼皮也渐渐耷拉下去,放在案下的两只手不由自主的搓着。他知道戏志才是真的生气了,甚至可以说是对他失望了。

“志才,行与不行,你说句话啊?要是你觉得不行,我们再想他法,总不能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吧?”

戏志才轻轻吐了一口气,仿佛刚刚活过来一般。他淡淡的吐出两个字:“不行。”

见戏志才终于开了口,曹操悬到嗓子眼的心终于又落了回去。“为什么不行?”

“益州不如荆豫扬,天师道不如黄巾,我不如郭奉孝。有此三不如,使君欲效孙伯符,不过是邯郸学步耳。”

“欲闻其详。”

“益州虽富,但户口只堪与荆豫扬之一相当,不能以一敌三,且益州蛮夷众多,胜乌合之众易,战精锐之师难。天师道在益州传道数十年,人数不如黄巾,张家却是三世传道,自成一体。孙策可以收服荆豫黄巾,将军却很难收服天师道。至于我……”戏志才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长于谋外,短于谋内,不能体会使君心意,以致使君孤身犯险。若非张卫在手,险些误了使君性命。”

曹操刚刚有所松弛的脸再次不自然起来。他又不傻,岂能听不懂戏志才的言外之意,所谓三不如,归结到最后就是一不如:他不如孙策。

“使君不必自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圣人亦不能自绝。不过卢夫人挟巫道事人,非等闲女子,使君不宜过于狎弄。张鲁背刘焉,近朝廷,正是出于此。”

曹操面红耳赤,点了点头。“志才,是我孟浪了。”

戏志才叹了一口气,转身取过一张纸,放在案上,以双指推到曹操面前。“使君,有吴懿字子远者,乃是陈留吴匡从子,他有个妹妹,使君可自取。”

曹操一边从案上取过纸一边说道:“吴匡从子?那可是我的晚辈。志才,这不妥吧。”

戏志才也不说话。曹操将纸上的文字看完,眉头轻轻蹙起。吴懿这个妹妹并非普通女子,相面的说她有大富大贵之相,刘焉特意为其子刘瑁娶之,刚刚成礼。从刘焉的举动来看,这个大富大贵恐怕不是普通的富贵,很可能和卞夫人出生时的异相类似。可是与卞夫人出自倡家不同,吴氏是陈留大族,吴匡还曾经与他一起大将军府共事,有同僚之意。他纳吴匡的从女为妾,似乎不太合规矩。

更重要的是,吴氏已经嫁给了刘瑁,他硬抢过来,那就要置刘焉于死地才行。刘焉有不臣之心不假,但他毕竟是宗室,朝廷也许并不希望撕破脸。刘焉还有两个儿子在天子身边为官,直到现在也没有受到惩处,天子的心意可见一斑。

这大概就是戏志才一直没有向他推荐此女的原因所在。

“有利有弊,从其大者。陈留吴氏是中原著姓,世代为官,吴懿高亢强劲,是难得的将才,吴匡子吴班也堪一用。吴懿入蜀数年,与蜀中士大夫相处尚好,若能与吴氏婚姻,得其兄弟之助,于使君稳定益州,联络蜀中士大夫颇有助益。”

戏志才一边说,一边又递过一张纸来。“来敏乃是来歙之后,故司空来艳之子,其姊夫乃是黄琬,现任司隶校尉。来敏本人学问很好,又喜欢提携后进,在蜀中名声颇佳。使君宜亲自拜访,若能得其辅佐,不仅蜀中可安,长安也能有人为使君说话。依目前的形势看,黄琬再为三公是迟早的事。”

听到黄琬的名字,曹操的眉头颤了一下。“志才,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