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80节(1 / 4)

加入书签

张俭皱起眉,露出一丝惊讶。“将军觉得侯览的家人无辜?”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若非侯览,他们岂能不劳而获,锦衣玉食?若非侯览,他们岂能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若非侯览,他们岂能目无法度,肆意妄为?”张俭眯起眼睛,直视孙策,眼神犀利如刀。“还是说,将军以为侯览自宫是生活所迫?将军在山阳多时,难道没听说过防东侯家是什么境遇?”

孙策哑口无言。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有一个误区,他低估了这个时代家族的重要性。没有人是自由人,每个人都是家族的一份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根本没有什么无辜之人。防东侯家并不是普通百姓,原本也是个小豪强,侯览入宫和曹操的祖父曹腾一样,为的是家族阶层的提升。从一开始,他就和家族捆在一起。侯览的家人因为侯览而锦衣玉食,横行乡里,他们自然也要为侯览付出代价。就算张俭不杀他们,侯览倒台时,朝廷也不会放过他们。

“那你也不能擅行其事。”孙策都觉得自己没什么底气,有点强辞夺理了。“你是东部督邮,防东似乎不在你的辖区吧?”

“依将军之意,畏惧侯览、不敢行法的太守无罪,我有罪?”

孙策欲言又止。

“将军是不是还想说那些滥杀无辜的官吏无罪,而是我不应该逃,应该俯首就戮,让侯览报仇雪恨?那些无辜之人并非死于朝廷的倒行逆施,而是死于我的怯弱?将军,如果朝廷现在以叛逆为名杀了征东将军,还要杀你,你是俯首就戮,还是奋起反击?”

孙策沉吟良久,扶着步辇站了起来,向张俭躬身施礼。“小子无状,苛求先贤,还请张公见谅。”

张俭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凝视孙策良久,又转身看着不远处的中军大纛,一声叹息。“凤鸟至,太平可期。惜我老矣,不能身逢盛世,敢为天下苍生幸。”

识时务者为俊杰

袁谭一直在一旁看着。张俭是与他的外大父李元膺同时代的著名党人,袁绍、张邈等人都比他晚一辈,他更是后生。他也知道孙策一向对党人不以为然,很好奇这两人相见会有什么结果。他数次礼请张俭却没请到,张俭主动来见孙策,让他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看到孙策理屈辞穷,他很开心,至少在这件事上,他和孙策一样没面子。

没曾想张俭最后却给了孙策一个凤鸟的评价,还说太平可期。考虑到张俭在党人中的地位,这个评语可以和郭泰临终前的那句感慨不相上下,对孙策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袁谭百思不得其解。借着送张俭出营的机会,他忍不住问道:“张公,我能请教一个问题吗?”

张俭说道:“你觉得我奉承孙策?”

“不不,当然不是。”袁谭连忙否定。孙策已经拒绝了张俭的要求,明确表示不会干扰满宠的决定,张俭本人年近八十,也对仕途没什么兴趣,张俭当然不会为了利禄讨好孙策。“张公,我绝无此意。我只是好奇你何以认定他是凤鸟,能终结这乱世?”

张俭站定,仰起头,看着远处的群山。“不论是相貌还是才具,你和令尊都很像,你知道吗?”

袁谭眨着眼睛,没说话。作为袁绍的长子,很多人都说过他和袁绍很像。

“但是有一点,你比令尊强。你还能承认错误,承认有所不足,而令尊已经不能接受任何人的指责了。若非如此,何伯求、张孟卓怎么会先后离开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此老生之常谈,能行者屈指可数。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皆是人主大忌。孙策少年,却有这样的胸怀,纵使有所挫折,也能颠而复起,终成大业。可令尊只要失败一次,就不会再有重来的机会了。”

袁谭眼神微缩,心里一阵阵发紧。张俭果然是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出了要害。

“还有……”张俭转过身,神情凝重。“孙策对我有所微词,是认定我伤及无辜。身为武夫,却能心怀无辜,这是大仁,比起令尊逼死韩馥,相去何以道里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不仅仅是两句空言。”

袁谭点了点头。“张公所言,句句至理,受教了。”

张俭拱拱手。“若是遇到何伯求,代我问他安好。当年危难之际承他相救,一直未能当面致谢。若他来高平,我当设酒相待。人老了,想见的朋友不多,他算是一个。”

“一定。”袁谭拱手,目送张俭上了牛车,缓缓远去。他站在路边,想了很久,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心中既有些说不出的失落,又有一丝释然。

……

张俭渡过泗水,船尚未靠岸,他就看到了岸上的刘表。

刘表站在津口,含笑拱手。“张公,顺利否?”

张俭瞥了刘表一眼,迈步上了岸,捏起拳头,轻轻捶了捶腰眼。虽然身体不错,毕竟八十了,时间常长,还是有些腰酸。“既然心急,为什么不亲自去看一看?”

刘表笑而不语,热情地扶着张俭的手臂上了岸。还有几个人在等,大多是高平的大小豪强世家,张俭基本都认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