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78节(1 / 4)

加入书签

“祭酒去我的帐里休息一下吧,有事我叫你。”秦松起身,扶着郭嘉送出中军大帐。他的帐篷就在旁边,靠得很近,床铺收拾得很整齐。郭嘉很满意,躺下就打起了呼噜。秦松看了一眼,笑着摇摇头,回到中军大帐,和庞统对面而坐。

忙碌的时候,秦松没时间想太多,现在事情都忙完了,坐着等结果,秦松忽然有些疑惑起来。“士元,曹昂真会弃城吗?”

庞统揉揉酸涩的眼睛。“你累不累?”

秦松有点尴尬,以为庞统是嫌他烦。“当然累,不过没你们累,我昨天夜里睡得还好,你们可是连续两夜没睡了。士元,要不……你也小憩片刻?”

庞统摇摇头。“我还好,大部分事情都是郭祭酒在处理,我有时间打盹。你想想看,我们这么多人协作轮换,还累成这样,总担心有什么事处理不好,陈宫一个人,他的压力有多大?”

秦松点点头,深有同感。谋士虽然不用上阵搏杀,但大战之际,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既要根本不完整的信息推测对方的动向,还要及时调整已方的兵力。将领们上阵搏杀,关注的只是眼前的敌人,只是战场一隅,而他们却要关注全局,一点也不轻松。

他们这么多人群策群力还累得精疲力尽,陈宫一个人肯定更累。人累了,就很难冷静的思考问题,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紧迫感,本能的想先解决眼前的困境,保证自身的安全。

生存,永远是战场上第一目标,这是本能。

“陈宫有智,但他计缓,孙将军逼他在日出前做出决定,就是不给他仔细权衡的时间。”庞统站了起来,缓缓散步借以消乏。“陈宫想趁着袁谭战败,我军疲惫的机会从中取利,但他首先要考虑曹昂的生存。现在走,曹昂还可以得到朱灵部的将士,不走,一旦被困在城里,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他有可能被困死在任城,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就算他糊涂,曹昂也能做出决定。”

秦松想了想,又问道:“那换句话说,如果曹昂坚持不走,看似危险,实际上可以获利更多?”

庞统眉毛微挑,无声地笑了起来。“没错。”

“敢请教。”

“如果曹昂坚守任城,我们就只能放弃。即使围城,短时间内也无法攻克任城,一旦袁绍派人增援,我们还是只有撤退一途,否则就会被拖入更大的战事。”庞统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我们已经全力以赴,征东、讨逆父子齐上阵,袁绍却还没有出手,僵持下去对我们非常不利。”

秦松恍然大悟,抚额苦笑:“我还是眼界太小,只看到任城、山阳,最多只是偶尔顾及兖州,你和祭酒心里却一直装着全局,相去不吝万里。”

庞统看着秦松,神情很凝重。“文表兄,你这么说,我可承受不起。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们并非你想象的那样过人一等,其实只是多一人多一个意见,不会顾此失彼而已。积土成城,聚木成林,再小的城也不可能只有一抔土,再大的树林也是由一棵棵树木组成的,你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以为置身其外,那就是真的想错了,辜负了将军对你的信任。”

秦松哑然失笑,连连拱手。“士元说得对,是我失言了。”

人心惶惶

陈宫托着额头靠在案上,用力挤着酸涩的眼睛。他的眼睛充满血丝,和苍白的脸色、发黑的眼圈相映,看起来有些诡异,总让人想起传说的恶鬼。

曹昂坐在对面,看着案上的六枚五铢钱,暗自叹了一口气。无疑不卜,陈宫已经把自己绕住了,无法决断,只能靠占卜来做决定。

“公台兄,你太累了,要不……”

“撤吧。”陈宫抬起头,眼角一阵阵的抽搐。“冯楷投降孙策,我们没有兵力优势,又没有足够的粮草,坚持不了太久。”

曹昂心里咯噔一下。“那南平阳和鲁国呢?”

“全部放弃。我们退到东平,与程昱会合。守住东平、济北,稳住阵脚,再图后计。”

“为什么不坚守任城,等盟主来援?”卫臻说道:“盟主就在清河,最多十天就能赶到。孙策父子已经全力以赴,他们肯定不是盟主的对手。”

陈宫冷冷的横了卫臻一眼。“如果盟主来,孙策父子的确不是对手,可若是他不来呢?”

“怎么会……”

“袁使君与孙策父子交战已经近两个月了,你看盟主派过一兵一将吗?父子之间尚且如此,你还指望他能救我们?春耕将近,青州的战事又不顺利,他不会在兖州大动干戈的。”

卫臻闭上了嘴巴。他并不完全赞同陈宫的意见,但是他对袁绍也没什么信心。按陈宫的计划撤,至少可以保证曹昂的安全。按他的计划守,万一袁绍不来,曹昂就死定了。

曹昂还有些迟疑,看了陈宫片刻。“公台兄,要不……我再考虑一下?”

陈宫点点头。过了片刻,他捏着眉心,又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将军可以再征询一下其他人。如果辛佐治醒了,你可以问一问他,也许他能查遗补阙。不过你要快一点,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