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69节(2 / 4)

加入书签

马。如果孙坚出击,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

辛毗抬起眼皮,打量了袁谭一眼,有点尴尬。他收起笑容,欠身致意。“使君说得有理,是我太心急了,忘了主次。那就这样吧,让李乾率领三千人增援吕虔,逼退骑兵,加固阵势,拦住朱桓,让他和郭嘉看着孙策被困死。使君率亲卫步骑五千人围攻孙策,留两万人给朱灵,足以拦住孙坚。”

有那么一刹那,辛毗想请袁谭给曹昂下令,让他出营助阵,增加一点胜算。可是转念一想,三个战场,不管哪个战场,己方都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似乎没必要再让曹昂有立功的机会。大局已定,曹昂是否出击都不重要,也许命令还没送到城里,袁谭就已经击杀了孙策。

就让陈宫作壁上观吧,看我怎么击杀孙策。

袁谭点点头,缓和了颜色,派人到李乾的大营传令。

李乾接到命令,立刻率部出营,赶往战场。袁谭也带着亲卫营赶往万安亭,亲自指挥围歼孙策的战斗。

勇者无畏

孙策半夜收到郭嘉的回复,这才知道孙坚打算强攻袁谭的大营,为他突袭创造机会。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他被袁谭围住了,郭嘉立刻更改了计划,将突袭的机会又留给了孙坚。

这没什么问题,奇正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兵形如水,没人能按预设好的计划行事,随机应变才是最常见的情况。谋士的水平、将领的指挥能力都包含临机决断的能力,不仅要能谋,还要善断。

可是郭嘉这个计划有一个关键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破绽:他将以六百步骑面对一万精锐,至少支撑一天,等孙坚击破袁谭的大营。郭嘉和朱桓是指望不上的,他们和他的任务一样,吸引袁谭的大部分兵力,为孙坚突袭创造机会。

这个计划也就郭嘉敢提,但凡保守一点的人都不敢这么干。稍有疏忽,就算他不死,也会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别的不说,连同朱桓所部在内的六七千步骑肯定是保不住了,就算打赢了,损失也会非常惨重。

改计划是来不及了,孙策转而考虑如何实现目标。天快亮的时候,他把许褚、典韦、马超都叫到跟前。他没说这是郭嘉的计划,生怕他们骂郭嘉。没想到这几个人平静得很,一点预想的激动或者愤怒都没有。孙策很意外,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你们……不担心?”

诸将互相看看,一脸茫然。马超问道:“将军,我们应该担心吗?”

“我们后面有四五千人,前面可能也有四五千人,说不定袁谭还会派更多的人来,兵力对比接近二十比一,而且不能说走就走,要拖住他们至少一天。”

“哦。”马超眨眨眼睛,忽然拍拍心口,很夸张的说道:“将军,我好担心啊。”话音未落,他自己先忍不住大笑起来。许褚、典褚轻笑了一声,摇摇头。徐盛、陈武相似而笑,郭援和谢广隆则和马超一样,笑得前仰后合,仿佛听到了什么好听的笑话似的。

几个人笑了一阵,马超收起笑容,很严肃地说道:“将军,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你又和上次一样,带着他们几个去冲阵,却不带我们。”

孙策很无语。这些人究竟是勇者无畏,还是头脑简单?这么危险的战斗,你们以为过家家?

“行,既然你们这么有信心,都说说,该怎么打?”

“那还能怎么打?”马超一扬手。“骑兵的优势就是速度,冲上去,拼着死几个人。弩的射程远,但是弩的射速慢,三百步的距离,每具弩最多只能射一到两次。我们把队型散开,尽可能从侧翼发动进攻,降低命中率,只要杀入阵中,剩下的事就简单了,想怎么杀怎么杀。”

他又咂了咂嘴。“可惜没有具装,要不然就算袁谭有再多的人也没用。”

孙策心中一动。“孟起,你说的具装是马披的铁甲吗?”

“将军见过?”

孙策笑笑。“我听贾诩说过,他说袁绍有这样的骑兵,人马皆披重甲,不惧箭矢,可以用来冲阵。”

马超一拍大腿,眼中全是艳羡。“就是这个。如果我们这两百骑全是具装甲骑,那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对付步卒,具装甲骑最有效了。”

“等打完这一仗,我们也搞几套试试。现在先想想怎么打。”

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最后觉得还是传统的步骑合击战术比较实用,步卒破阵,骑兵突击。对面的袁军为了加大远程杀伤力,配备了大量的弩,削弱了近战能力。只要能突到近前,强弩的威办就会大减,弓弩手的近战能力弱是常识,仅靠那些长矛手、刀盾手是保护不了他们的。关键是怎么才能突到近前,如果举着盾牌硬冲,损失肯定不会小,强弩的近距离射击就算是步卒用的大盾也防不住。

就在孙策为这件事挠头的时候,谢广隆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将军,这件事交给我吧。”

“你打算怎么搞?”

谢广隆抬起头看了一眼远处。“我从沼泽边缘绕过去,砸了他们的锅,再放几把火,等他们乱了,将军再派骑兵冲过去砍人头就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