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63节(1 / 4)

加入书签

袁谭脸色不好就对了,是他不守承诺在先。

原本就有些客套的气氛顿时变得很尴尬,接下来的任务安排也多了几分勾心斗角。袁谭要求曹昂率部出城参战,曹昂一口答应,随即表示兵力有限,只能出两千人。

袁谭很不高兴。几万人的大战,你出兵两千,敷衍我吗?

两人不欢而散。

送走曹昂,袁谭大发雷霆,辛毗却很淡定。他对袁谭说,愤怒无补于事,击败孙氏父子,曹昂自然俯首听命。当务之急是派人协助程昱稳住东平,牵制太史慈。

袁谭觉得有理,下令兵曹从事李典率部进入东平协助程昱,李乾父子留两千人守东緍,其他人迅速东进,准备参战。本部则构筑阵地,调集粮草器械,准备强攻孙坚阵地,并派人联络附近各县的世家豪强,要求他们派出部曲,带着粮草赶来增援。阳奉阴违者,一律以通敌论处。

一匹匹快马奔出大营,一道道命令送往各县,一队队人马奔驰在方圆百里的大地上。大战将起,附近诸县人心惶惶,迫于袁谭的压力,不少世家豪强选择了支持袁谭,派出数量不等的部曲,带着粮草,陆续赶往任城助战,就连高平、驺县都有人赶来,仅仅数日,袁谭又多了五千多人,总兵力达到四万人。

袁谭信心大增,传令曹昂:我兵力充足,不需要你的增援了,你好好守住任城。

接到命令后,曹昂连声长叹。袁氏的人脉果然非同小可,不管是孙氏父子,还是他们曹氏父子,都不能望其项背。

陈宫却非常淡定,让曹昂稍安勿躁,静观其变。他对曹昂说,人多就有用吗?兵在精而不在多,当年讨董,袁绍等人坐拥大军十余万,取得的战绩还不如孙坚万余人。孙坚只有万人,袁谭本来就有足够的兵力优势,征再多的兵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此时发出征召令只是虚张声势,给自己壮胆罢了。一群乌合之众,除了壮声势,什么也做不了。

……

高平,张家大宅。

张俭坐在堂上,一言不发。

张艾、张芝全副武装,站在阶下。张艾慷慨激昂。“叔父,孙策岂能与四世三公的袁氏相提并论?对卑抗尊为不义,以弱抗强为不智,袁使君乃是李元礼外孙,袁氏嫡长子,袁氏若得天下,将来他就是……”

“放肆!”张俭忽然大怒,长身而起,拎起面前的案,几步赶到张艾面前,抡起案就砸在张艾头上。“天子在长安,君明臣贤,中兴在望,袁氏凭什么得天下?你再敢说一句,我就将你逐出张家门户。”

张艾猝不及防,被砸破了头,顿时血流满面。他捂着头,看着暴怒如虎的张俭,脸涨得通红,却不敢说一个字。张芝见状,连忙打圆场。“叔父,兄长一时失言,你不要和他计较。袁使君可没有任何谋逆之意,倒是孙家父子明着尊奉朝廷,实际上却割据一方,父子两人霸着三州还不满足,又觊觎我兖州,我们岂能坐视不理?再说了,那孙策不读诗书,只知一味蛮霸,还派满宠那酷吏来做高平令,这不是打我张家的脸吗?叔父,不趁此机会出手,更待何时?”

“你兄长贪秽乱阵,死得其所。”

“子兰,别说了,叔父根本不在乎兄长的死活,他说不定还看好满宠呢。”张艾忍不住说道:“他当年杀侯览一家,可不是和满宠一副作派……”

“你……”张俭气得脸色铁青,冲上去又要打。张艾这次早有准备,一步闪开。张俭追不上他,气喘吁吁的说道:“你记得,张家最后这点根基如果毁在你的手里,我绝不会饶了你。”

张艾很不服气,反唇相讥。“张家的根基早就被你毁得差不多了。我们支持袁使君就是想重振家业,你倒好,不帮忙也就算了,只知道摆你这名士风度,有用吗?”

“有用的。”门口传来一个虽然不怎么响亮,却坚硬如铁的声音。张艾回头一看,顿时脸色大变。院墙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一排全副武装的士卒,人手一张硬弩,弩上弦,箭在弦,寒光闪闪,杀气腾腾。一个人从正门走了进来,不紧不慢,正是高平令满宠。

张艾、张芝脸色煞白,下意识地往后躲。“你……你来干什么?”

满宠也不理他们,缓步走到阶前,对张俭拱了拱手。“请张公回避一二。”

张俭面色惨白,花白的头发被风吹乱。他看看墙头的那些士卒,又看看慌作一团的张艾、张芝,叹了一口气,走下台阶,对满宠躬身一拜。“请明廷高抬贵手,留我张家一丝血脉。”

满宠还礼,沉声道:“张公放心,宠与张家有公义,无私仇。刑止有罪,不伤无辜。”

刘表的选择

张家原本是高平大族,比不上王家、刘家,却算得上一方豪强,颇有几分财力,人丁也兴旺。但张家不算世族,号称张耳后人,实际上做官的很少,张俭的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只做过一任江夏太守,算是碰到了二千石的门槛。

不能做官,张家的影响力就局限于本地。张家既不像王家那样世传经学,又没有刘家的宗室身份,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剑走偏锋。张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