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38节(2 / 4)

加入书签

刘和怦然心动。

……

王朗向陶应汇报出使结果的时候,孙策和郭嘉正好在陶应帐中。得知刘和拒绝了挑战的要求,他一点也不意外,郭嘉却是眼神一闪。

陶应遗憾地拍拍手。“有劳治中了。”

王朗拱手行礼,退了出去。等了一会儿,郭嘉说道:“将军,这位治中是哪里人?”

陶应露出几分得意。“他可是东海名士,姓王名朗,字景兴,是弘农杨氏的门生。他原本在洛阳为官,后来因服师丧去官,回乡读书,家父举他为茂才,请他助我守彭城。”

孙策有些惊讶。原来他就是王朗啊,还真没注意他。郭嘉点点头,说了几句客套话,便把话题岔了开去。等告辞出帐,郭嘉才说道:“陶家父子能坚持到今天,真是不容易,将军可知道是为什么?”

孙策打量着郭嘉,却不说话。

“因为他还尊奉朝廷,他这个徐州牧是朝廷正式任命的。王朗支持的不是陶谦,而是朝廷任命的徐州牧。什么时候朝廷尺一诏书至,陶谦去职,王朗他们就会弃之如敝履。但朝廷衰落,不管谁控制徐州,他们都只能颁诏承认。王朗明知这一点,却不肯承认,只能自欺欺人。”

郭嘉“嗤”了一声:“道德君子,不过如此而已。”

孙策不关注王朗这一点。“王朗神情不对,会不会和刘和说了什么?”

“刘虞是宗室,又拒绝了袁绍的推举,自然要比陶谦父子更得人心,何况他们还是乡党。既然他是弘农杨氏门生,那就让德祖邀他来见,问个究竟,看他敢不敢不来。”

孙策对王朗其实没什么兴趣,不想费这事。“算了吧,你都说了,他就是个书生,明知德祖在我帐下,却一直不肯来见,显然是看不上我,来了又能如何,身在心不在。”

“要的就是他的身,谁要他的心?”郭嘉哈哈一笑。“他是个书生,出不了什么主意,但他的态度很重要,这关系到东海的民心所向。将军如果想在徐州立足,这样的人还是要有的。”

孙策瞅瞅郭嘉,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郭嘉说得对,名士是门面,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有几个名士装点一下还有好的。历史上荀彧建议曹操拥天子于许都,现在荀攸建议他尊王攘袁,称霸中原,出发点其实都是一样的。

“好,你去安排。”

两人一边说,一边回到大营,刚到中军,就看到大帐前站着几个人,其中一人身材高大,格外显眼,正来回踱步,不时的抬头张望。孙策一看,心里莫名的咯噔一下。

韩当怎么来了?

孙策不敢耽误,加快脚步走了过去。韩当也看到了孙策,大步流星地赶了过来,老远就拱手施礼,刚一开口,眼泪就下来了。

“少将军,出事了。”

孙坚中计

刹那间,孙策觉得腿有点软,脑子里嗡嗡作响。

父子就是父子,血脉相连。虽然他和孙坚相聚的时间并不多,虽然孙坚有时候也有点小情绪,但他能感觉到孙坚的那份骄傲。很质朴,也很真挚,更加深沉。

“别着急,进帐慢慢说。”郭嘉及时提醒,将韩当拉进了大帐,又让郭武带着韩当的随从去休息,别在大帐前站着。

进门只有几步路,但孙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韩当从几百里之外赶来,就算他着急,一时半会的也解决不了问题。他和刘和正在对峙,互相算计,这时候要是犯了错,被刘和抓住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陆议站在帐中,孙权的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大……大兄。”

“没事,天塌不下来。”孙策虽然心里七上八下,嘴上却还必须硬撑。“去,取地图来。”

“喏。”孙权转身去了后帐,脚绊在了席上,险些摔倒。陆议抢上一步扶住,低声说道:“我去拿。”

“好,好。”孙权下意识地说道。

孙策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指指主案后面的席位,示意孙权坐下,又请韩当入座,奉人取来酒水。“义公叔,别着急,先喝口酒,吃点东西,再慢慢说。”

韩当急着说话,却被孙策打断了。孙策含笑道:“别急,义公叔,以我对家父的了解,不会是什么大事,肯定是被人骗了,吃了点亏,对吧?说不定还受了点伤。没关系,损失可以补,受了伤也可以医,吃了亏,丢了面子,找回来就是了。”

韩当看着孙策,见孙策虽然脸色也有些白,眼神关切,但神情还算镇定,不由得点了点头,挑起大拇指。“少将军,你是做大事的人。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说完,拿起筷子,在案上用力顿了顿,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他一手夹菜,一手端酒杯,喝一口酒,吃一口菜,几乎不怎么嚼,两三下就咽下去了,和往里面倒没什么区别。

看到韩当这副模样,孙策一边担心他会噎死,一边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情况被他说中了,孙坚可能吃了亏,但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至少目前没有。当然,情况也不会很乐观,否则以孙坚的脾气绝不会派韩当不远千里的赶来求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