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34节(1 / 4)

加入书签

孙策查看了相关的地形后,非常满意。与后世的连云港相比,现在地形还有很大不同,云台山的主体还在海中,中间有一道浅浅的海峡。麋家在此经营多年,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备,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停靠大型战舰。

当然缺点也有。相比于后世,朐县附近海浸频繁,土地盐碱化严重,不太适合耕种,粮食产量有限。要供应大军,就必须从其他地方调运。不过孙策并不担心,徐州西部有足够的良田,再不成,还可以从豫州运。这里水道纵横,船运非常方便。淮水的支流游水由此入海,溯游水而入,进入淮水,可以直抵汝南、南阳。

孙策提出了合作的意见。麋芳无所不从。别说现在麋家需要孙策的保护,就算没这回事,仅凭孙策愿意平等的和他们做生意,他们就感激不尽了。商人再有钱,面对官府还是弱势群体,尤其是孙策这种掌握了强大武力的诸侯。如果不能入仕为官,就算赚再多的钱也是任人宰割的肥肉。

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消息也陆续传来。首先是刘和在淮阴攻击笮融得手,不仅俘虏了数万人,而且夺取了大量的战利品,其实就包括那三千多匹马。

之所以没有立刻北上,是因为刘和正派人到周边各县联络,陈瑀就是他的使者。因为刘和的家世和他拥有的实力,陈瑀的游说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几乎是无人不应。各家要么派人去迎刘和,要么等着刘和北上,粗略的估计一下,刘和能拥有三万人左右,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骑兵。

听到这个消息,孙策很感慨。比起吴会,徐州更容易得到马匹,徐州的世家豪强几乎家家有马。麋家当初就能挑出三百余骑,由此可见一斑。虽然不是所有的马都是战马,有马不等于就骑兵,这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实力。有了马,纵使不能成为冲锋陷阵的骑兵,用来传递消息总比两条腿的人快吧。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相比于一呼百应的刘和,陶谦坐拥徐州,却得不到徐州世家的支持,响应他的只有世家豪强看不起的麋家,他只能重用丹阳人,简直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当然,这样的乞丐不仅仅是陶谦,孙策本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和陶谦算是同病相怜。

感慨的同时,他更感到压力山大。三四倍的兵力对比,要想打赢这一仗可不容易。

这时,陶商赶到了朐县,转达了陶谦的谈判条件。

孙策看着陶商在地图上划出愿意割让的地盘,苦笑着摇摇头。“伯允兄,我倒是愿意接受这个条件,助令尊一臂之力。可是很可惜,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别说东海,我连守住朐县都没把握,只想保住麋家。”

唯快不破

陶商本来以为孙策会贪心不足,漫天要价,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没等陶商搞清楚孙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孙策把刚收到的消息说了一遍。得知刘和势力膨胀得如此迅速,陶商倒吸一口凉气,下巴差点掉在地上。他不怀疑孙策的诚意了。换作他,看到这样的兵力对比也会这么干。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地盘,也许还会咬牙拼一拼,为了别人的地盘,完全没必要啊。

可问题是这地盘就是他们陶家的,孙策可以躲在朐县不动,他却不能。

陶商苦苦哀求,涕泪俱下。这对他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来之前刚被老子抽了一个大耳光,肿还没消尽呢。这要是不能求得孙策帮忙,回去肯定又得挨耳光。一想到这悲摧的生活,陶商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哭得那叫一个见者落泪,闻者伤心,哭得孙策都不好意思了。

大男人哭成这样,刘备的原型有你一半吧?

虽然明知汉人感情充沛直率,不像后世那样遮遮掩掩,欲哭还忍,孙策还是不习惯看到陶商哭成这样。他把陶商拉了起来,好言安慰,托着腮,对着地图看了半天。

“办法倒是有,能不能击退刘和,现在也不太好说,我们以守代攻,尽力拦住他,为令尊争取时间。现在是正月下旬,再拖两个月,天气转暖,黄河开封,我们就有机会了。不过不是我一个人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两家通力合作。”

陶商抹抹眼泪,连声答应。“将军你说,要我们怎么做?”

“既然令尊这么慷慨,愿意将彭城让给我,我却之不恭。你立刻修书一封,让令弟仲允移镇下邳。下邳陈家是袁绍的死忠,这次又这么积极,形如反叛,再不敲打敲打,徐州世家有恃无恐,以后就更没人把令尊放在眼里了。令尊腾不出手来,你们兄弟应该当代劳。”

提起下邳陈家,陶商恨得咬牙切齿。陈登接受袁绍的任命去庐江,已经在打他们父子的脸,好在那时候只是与孙策做对,他们可以装聋作哑,现在更过份,居然配合刘和造反,剑锋直指陶谦。正如孙策所说,如果再姑息陈家,其他世家谁还把他们放在眼里?

必须杀鸡儆猴,遏止这场反叛之潮,才有可能压制住徐州。

得到陶商配合的承诺,孙策随即做出一系列的调整。麋家的坞堡防务调整完成,孙策留麋芳镇守,又传书沈友,让他安排甘宁、陈到由海路增援朐县。陶商赶往郯县。郯县是东海郡治,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