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27节(2 / 4)

加入书签

话,尤其不用担心在郭嘉等人面前露怯。而这正是让他觉得最累的一点。

“与骑兵交锋,步卒可能力不从心,最后还要靠骑兵决定胜负。将军,把彦明(阎行)等人叫来商量商量吧。他最近对骑战比较用心,颇有心得。能和幽并骑兵一较高下的,只有凉州骑兵。”

孙策点点头。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关键时刻,还是需要群策群力。论骑战,他身边的人中以阎行、马超实战经验最丰富,其他人都略逊一筹。

马超和关羽一起侦察去了,孙策让人把阎行、麋芳叫了过来,说明自己的用意,征求阎行、麋芳的意见。麋芳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个人骑射还行,指挥骑战的能力不能和阎行这样的西凉将领相提并论,还是多听听比较好。

阎行有点紧张,但他没有推辞,稳定了一下情绪后,他开了口。

“将军,骑兵作战和步卒作战不同,正如骑战与步战不同,变化快,犹如高手对决,如果能把握住机会,一击命中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特别是在混战时,骑兵不可能像步卒一样密集布阵,高手突阵的机会更多,以一敌十,甚至以一当百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斩将夺旗甚至比步卒作战更容易。”

孙策又惊又喜。“你不要急,慢慢说。”

“喏。”阎行定了定神,又喝了一口水润润嗓子,细说起来。

相比于步卒阵地的稳定,骑兵的阵形变化更快,几乎一直在移动,而且是高速移动、整体移动。步卒作战时可以列阵而战,主将站在中军,远离战场,可以通过旌旗、金鼓、传令兵等掌握整个战场的形势。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会亲自上阵,比较超脱,对武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骑战不同。骑兵数百人、数千人在整个战场上移动,仅凭金鼓、旌旗是很难及时掌握情况的,命令也不可能很复杂,如何作战,关键还是看指挥将领。与步卒可以依靠执行军法的亲卫来弹营阵形不同,骑战时没有执行军法的空间和可能,只能靠指挥将领的个人魅力。

将领的个人魅力哪儿来?首先是勇气,看他能不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骑兵作战,前后都是骑在马背上的人,骑兵将领也不例外,不像步卒将领可以站在指挥车上或者指挥台上俯视战场,骑兵将领必须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才能观察形势,躲在亲卫后面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怕死的将领指挥不了骑兵;其次是看将领的直觉。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你斟酌考虑,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对方的弱点在哪儿,稍一迟疑,机会就有可能转瞬即逝。

最后当然是武艺。没有强悍的个人武艺,你不可能在高强度的对抗中活下来,就算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你也没能力抓住并且扩大。文臣可以指挥步卒,但文臣却无法指挥骑兵,善用骑兵的将领往往都是武艺出众的高手。

“太史子义曾经说过,中原骑兵能战胜草原骑兵,靠的不是骑射,而是突击。比起骑射,突击更考验勇气,更考验纪律,当然也更考验武艺。如果能集结一些武艺高强,又敢于短兵相接的骑士,由精通骑战的将领指挥,哪怕只有几十人也能在乱军之中斩将夺旗,以少胜多。”

孙策扬扬眉。“彦明,如果将白毦士交给你指挥,能承担这样的任务吗?”

阎行眨了眨眼睛,显得有些迟疑。孙策见状,鼓励道:“彦明,言者无罪,你不用有什么忌讳,说不说在你,用不用在我。”

阎行鼓起勇气。“将军,我觉得最适合冲阵的人不是我,而是将军你。”

郭嘉咳嗽了一声,刚准备说话。孙策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等阎行说完。郭嘉只好闭上嘴巴。

阎行接着说道:“论武艺,将军不仅自己勇冠三军,身边还有郭武、陈武这样的勇士;论威信,所有的将士唯将军马首是瞻,死不旋踵;论直觉,将军捕捉战机的能力出类拔萃,堪比霍嫖姚。有此三者,将军足以成为最优秀的骑将,决胜于两阵之间,横行于万众之中。”

阎行论战

孙策瞟了瞟郭嘉。他严重怀疑阎行是被郭嘉招来忽悠自己的。

但郭嘉脸色很难看。看他那样子,如果有实力一刀捅死阎行的话,他一定非常愿意。要说他们是同伙,那郭嘉就是演技派了。郭嘉有一眼看穿人心的天赋,但他不喜欢演,也不屑演,更没必要在他面前演,所以孙策只看了一眼就否决了自己的猜测。这不是郭嘉安排的,恰恰相反,他强烈反对阎行的提议。

孙策稍微想了想,就理解了郭嘉的心情。一直以来,郭嘉和张纮都反复提醒他不要逞匹夫之勇,不要冒险,要持重,怎么可能建议他充当骑将,进行更冒险的冲阵。

但凭心而论,阎行的建议很实际。孙策本尊的确具有成为优秀骑将的条件。他有过人的武艺,有超强的亲卫团,在属下中有足够威信,最难得的一点是他拥有出类拔萃的直觉。

武艺可以练,威信可以培养,但直觉是天赋。霍去病就是典型。他不学兵法,却在第一次出征时采用了骑兵突击的战术,开创了一个时代。十八岁出道,二十四岁将星殒落,短短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