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68节(2 / 4)

加入书签

着,他不敢做谋财害命的事,就组织了一群人黑吃黑。最近长安变法,建了不少工坊,兄弟五个都进工坊做工,生活才算有了着落。寡母感激荀彧,就让鲍出来长安赶车。打听到荀彧在宫里当差,鲍出就在宫门口守着,希望有机会能为荀彧效劳。

荀彧感慨不已,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变法的初衷是为了朝廷,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普通百姓,但最感激他的居然是这些人。鲍出居然还特地从新丰赶到长安来赶车。新丰离长安可不近,鲍出又守在宫门口,放弃了不少机会,少赚了不少钱。

“鲍君,你这么做,我怎么承受得起……”

“令君不必如此。能为令君驾车,是我鲍出的荣幸。这长安城里想为令君效劳的人多了,令君偏偏又不怎么出宫,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哈哈,这一次,我鲍出也算是在长安闯出名头了,不知道有多少游侠儿愿意交我这个朋友呢。令君,待会儿你可千万别客气,收了你的钱,我会被人骂的。”

荀彧笑笑,沉默了片刻,说道:“鲍君,长安像你这样的义侠多吗?”

“义侠?”鲍出转头看了荀彧一眼,笑出了声。“令君,你太客气了。”

“盗尚有道,何况是侠。”荀彧淡淡地说道:“鲍君,我想请你做我的侍从,你愿意吗?”

“当真?”

“当然是真的。我想找一些像你这样的义士,为我出入市井,了解民生。你也知道的,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对外面的事了解有限。如果你们能帮我收集一些消息,让我对民生多一些了解,做什么决定时也好心里有数,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行,能为令君效劳,我求之不得。三天之内,我给令君回复。多了不敢说,二三十人总是有的。”

荀彧点点头,不知不觉的挺起了腰。鲍出拉住缰绳,马车缓缓停住。司徒府到了。

有所不能

杨彪背着手站在廊下,眉头紧皱,脸色如锅底一样,黑得让人害怕。掾吏们悄悄地避开了,免得招惹了他,无端受累,只有刘巴站在一旁,拱着手,虽然也皱着眉,脸色却很平静。

朝议结束,得知天子单独召见荀彧,杨彪的心情就不太好。他知道自己的提议将被搁置。天子不会直接否决,但是也不会同意,丹阳太守的任命会一直悬着,默认孙策对丹阳的控制,然后等着孙策和袁绍发生冲突,杀得死去活来。

用心没错,但未免太过懦弱。袁绍固然有不臣之心,孙策又何尝是个纯臣。他已经掌握了豫州,荆州很快也会落入他的手中,如果扬州再被他控制,实力将超出袁绍。荀彧想驱狼吞虎,他却觉得这是养虎为患,等孙策坐大,朝廷再后悔就迟了。

有人匆匆来报,荀彧来了,正在往里面走。

杨彪苦笑道:“他还真是追得紧,一点也不耽误。”

刘巴说道:“杨公,他来了更好,你们可以面对面的沟通,免得有什么误会,为他人所乘。”

杨彪点点头,转身上堂。刘巴下堂迎了出去。出了中门,荀彧正好上台阶,与刘巴拱手作礼,笑道:“子初,这些天过得如何,适应长安的气候吗?”

“还好,屋外冷,屋里还可以。”

“杨公体贴下属是出了名的,你运气好。换了别处可就没这么自在了,刘子扬有没有向你抱怨?宫里现在吃紧,连木炭都供应不全,你能不能请司徒想想办法,再增加一些配额。”

“杨公已经在想办法了,安排人去南山伐木烧炭。不过南山太远,如果能请陛下开放上林苑,那就方便多了。一来一回,能省不少时间。”

荀彧一口答应。“行,这件事我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两人说着,已经来到堂上。杨彪示意荀彧入座,问清荀彧还没有吃午饭,便让刘巴安排点酒食。荀彧也不客气,他忙了大半天,还没吃午饭,的确有些饿了。杨彪看在眼里,又心疼又好笑。

“你是不是特意挑这时辰来的?”

荀彧也笑了。“杨公慧眼如炬,我就不掩饰了,能省一顿是一顿,这顿多吃点,连晚饭都省了。”

“听说你学留侯辟谷,过午不食,想成神仙啊。”杨彪瞅了荀彧一眼,轻声说道:“年纪轻轻的,就想着避嫌,我真不知道你是少年老成,还是暮气太重。”

荀彧收起笑容,一声长叹。“杨公,我也是迫不得已,只要能为变法减少一些阻力,不管是少年老成还是暮气太重,我都无所谓。杨公为此操劳,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事务,不知道要承受多少非议,我才能在宫里清闲。避些嫌疑,也是免得给杨公添麻烦。”

杨彪眼神闪了闪,轻抚胡须,原本阴沉的脸色好了很多。荀彧或许做事方式有些软弱,但人品无可挑剔。他示意荀彧不要急,多吃一点,自己顺便整理一下思路。等荀彧吃完,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文若,犬子德祖有家书来,孙策打算在丹阳屯田养兵。丹阳出精兵,再有了粮食,就算袁绍破了豫州,也无法过江。江陵、丹阳在手,长江天险为孙策所有,江东固若金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