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52节(1 / 4)

加入书签

城头传来激烈的战鼓声,宣布舒县外城已被攻破。攻城的将士们士气高涨,齐声欢呼。城头防线迅速崩溃,不少人开始逃跑,或者跪地投降。过了一会儿,城门轰隆隆地打开,吊桥放下,一骑奔出,越过护城河,穿过狼藉的战场,穿过整齐的战阵,来到孙坚面前。

“将军,舒城已破,诸部正在围攻内城。”

“甚好。”孙坚挥了挥手。“让他们不要急,慢慢来,注意伤亡。”

“喏。”传令兵应了一声,拨转马头,飞驰而去。

孙坚拍拍栏杆,长吐一口气,转身看着秦松。“文表,这次多亏你提醒啊,要不然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秦松笑道:“将军过奖了,智者千虑,必有一疏,将军只是建功立切,并没有错。这次攻克舒城,一是将军指挥得当,二是诸将用力,三是庐江百姓怀念陆康善政,不愿支持陈登。将军入城之后,还须好生抚慰,尽快安定人心。”

孙坚连连点头。他知道秦松在担心什么。围城近两个月,伤亡不小,诸将心里更憋了一肚子闷气,现在破了城,难免会有人把这股气撒到城中百姓身上,或者是寻世家的麻烦。城中最大的世家就是周瑜家,这可不能有任何疏忽,否则没法向周瑜交待。

孙坚重申军令,严禁骚扰百姓,违令者斩。

很快又传来消息,内城守军不战而降,但是没找到陈登。据投降的守军说,今天陈登一直没露面,最后一次见到他是昨晚。昨晚他与城中一些富户在一起喝酒议事,喝多了,半夜才回来,后来就一直没有露面。可是现在太守府里没人,陈登就像消失了一般。

孙坚大怒。他可以放过任何人,唯独不能放过陈登,结果陈登不见了?

秦松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他没有暴跳如雷。进城之后,他派人从俘虏中寻找侍候陈登的人以及昨夜与陈登喝酒的富户,结果发现这些人也不见了。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昨天夜里有一些人悄悄出了城,但守军以为是逃兵,也没去追。自从孙坚派人占据周边各县,每天都有人逃跑,城里守军已经习惯了,只要不被上司发现,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登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乔装出城的。

孙坚勃然大怒,秦松却很看得开,反过来安慰了孙坚几句。陈登跑了好,不跑还真不知道如何处理他。陈家是徐州大族,真要杀了陈登,只会与陈家结仇。上次孙策也只是赶跑了陈瑀,并没有取他性命。眼下豫州宜安不宜乱,多树对手对他们不利。等将来根基稳固,再收拾陈家也不迟。他能逃出舒城,还能跑出大汉的疆域?

孙坚觉得有理,只得暂时忍下这口恶气。在秦松的陪同下,他与周瑜的兄长周瓘见了面,又与其他世家接触。他不擅长这些,但现在只要他露一下面,其他的事自有秦松处置,一切顺利。数日后,孙坚留下程普任庐江太守,自己班师回平舆。

财帛动人心

收到孙坚的捷报时,孙策已经和襄阳诸家商量好,由蔡瑁领头,襄阳庞氏,宜城向氏、马氏合股,准备筹集五千万钱到会稽投资,兴办产业。拿出五百万作为前期资金,作为正式投资前的考察经费,具体任务由蔡瑁和向朗负责。

向朗二十多岁,身材高大强壮,一点也不像读书人,倒像个赳赳武夫。但他的确是个读书人,以前在乡里读书,蔡邕建襄阳书院后,他又在书院里求学半年,业师是颍川来的司马徽。他还喜欢藏书,对收罗各种古籍很感兴趣。听说这次要去会稽考察,他主动请命。

孙策怀疑他是假公济私,考察商业是假,搜罗古书才是真正的目的。

向朗和杨修一见如故,两人很谈得来。

商议妥当,孙策随即起程南下。半路上,他接到陈端的汇报。他和刘勋赶到安陆,黄家很识趣,交出了黄猗,并表示愿意与孙策合作,献钱五千万。陈端依照之前孙策的吩咐,拒绝了这份奉献,带着黄猗赶来会合,其他事务则移交给荆州刺史杜畿,由杜畿按照朝廷律令进行处理。

孙策很满意。陈端办事靠谱,没有被黄家的奉献诱惑。参照在汝南打击世家的经验,黄家这次至少要吐一个亿出来,岂是五千万就能摆得平的。

船到夏口,甘宁和陈端已经会合,正在等他。孙策换了船,让张虎赶回江陵,等候周瑜的命令,自己换乘甘宁的战船。一个多月不见,甘宁精神面貌好多了,站在船头,拱手相迎。

“见过将军。”

孙策上了船,微微一笑。“兴霸,从现在开始,我就上了你的贼船了,你不会把我当肉票,绑了去益州吧?”

甘宁尴尬不已,郭嘉等人却轰堂大笑。郭嘉用羽扇拍拍甘宁的肩膀。“你可得开个好价钱,我们这么多人,你要是换不来一个楼船将军,再加个万户侯,实在太亏了。”

甘宁也笑了。“刘焉可没这么大方,我还是把自己卖给将军比较好。万户侯不敢想,能在将军的功臣榜上有一席之地,我就心满意足了。”

孙策大笑。“你看,盗亦有道,你们以后不要小看这锦帆贼,他比很多人有见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