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46节(1 / 4)

加入书签

马超以勇猛著称,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畏的勇者,在遇到真正的高手时,他一样会害怕。二十年后,历史上的潼关之战时,他三十六岁,正是壮年,许褚却已经四十多,已经过了体能最好的时刻,他尚且畏惧许褚之名不敢出击,更何况现在。从刚才那一个回合之后双方的表现来看,只怕他已经心生惧意,接下来的战斗除非许褚自己出现失误,否则马超根本没有一点机会。

而许褚这种性格偏偏是极少出现失误的。

孙策放下了马超,转头看向阎行。阎行正在观战,感觉到孙策的眼神,连忙收回目光,向孙策躬身致意。孙策摆摆手,笑道:“行了行了,这里全是年轻人,而且你我和杨公子还不一样,都没读过什么书,没必要理那些繁文缛节。杨公子,你如果不愿意看,就去找张子纲谈文说艺吧。”

杨修摇摇头,不肯离去。“如此难得一见的决斗,我纵是书生,也不能错过。”

“那好啊,待会儿你写一篇赋,或者写一首诗,如何?”

杨修斜睨着孙策。“我写诗赋没问题,将军愿意和一篇吗?”

孙策大笑。“行啦,你就别挤兑我啦,我写什么诗赋啊,别把你的大牙笑掉了,再来找我算账。”

杨修见他说得有趣,忍不住笑了。“那倒也未必,那首潼关怀古的曲子就不错,虽然粗俚了些。”

“你还知道这个?”

“宛城传唱的人很多,我岂能不知。”杨修拍拍栏杆,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儿,叹息道:“将军有忧天下之心,诚是难得。刀兵一起,百姓涂炭,将军忍心看吗?”

“不忍。”孙策不假思索。“如果杨公子有不战而致天下太平的办法,我愿洗耳恭听。”

“天子虽然年幼,却有明主之资。荀文若有王佐之才,家父虽然不能与荀文若相比,却也有一腔忠诚。士孙君荣、周嘉谋都是智谋之士,骨骾之臣,皇甫义真一世名将,如果有将军父子相助,天下可立致太平……”

孙策插了一句。“我是无所谓啊,问题是袁绍怎么办,朝廷能摆平他吗?”

“袁绍……”杨修咂了咂嘴,迟疑了片刻。“若天下人皆向往太平,袁绍岂能置身事外,一心求乱?与天下人为敌,他只有自取灭亡。”

孙策点点头。“如果是这样,那当然最好。那就请朝廷给袁绍下诏吧,如果他愿意接受诏书,共致太平,我求之不得。”

“当真?”

“当然是真的。”孙策郑重地点点。“到时候我也入朝为官,和荀文若争争权。他偷师南阳,盗我之名,我岂能容他。”

杨修哭笑不得,却也松了一口气,至少孙策不像他以为的那样一心自立。如果朝廷有办法制服袁绍,孙策说不定真能入朝为官。他没有接孙策的话题,将目光转向正在比武的许褚和马超。

片刻之间,场中形势已变。马超一次次的策马冲锋,全力突刺,蹄声如雷,烟尘大起,气势惊人,却始终无法伤及许褚。许褚壮实如山的身躯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敏捷,每每在间不容发间避开马超的攻击,而且幅度都不大,妙至巅峰,看得人既心惊肉跳又拍案叫绝,观战的将士都在叫好,连庞德等人也看得目不转睛。

但马超的形势很不妙,即使杨修不通武艺,他也知道马超已经是强弩之末。十几个回合过去,他还没能取得优势,说明他根本不是许褚的对手,却一次次的徒劳攻击,显然是骑虎难下,变成了斗气。年轻人凭的就是血气之勇,他的气力远不及许褚悠长,宜速战速决,时间拖得越长对他越是不利。等到最后,恐怕不需要许褚出手,他自己就会累趴下。

那可比被许褚击败还要丢脸。

杨修莫名的想起早上被那个艺伎羞辱的事,脸突然红了。他咬了咬牙,他转身对孙策拱拱手。“将军,马将军与许都尉不相伯仲,不如就此罢手吧。将军军务繁忙,接了诏书,也好办正事。”

孙策摊摊手。“我无所谓啊,你让马超住手吧。”

高手风范

杨修哑口无言。

就像刚才讨论天下形势一样,孙策看似无所谓,却将麻烦推给了他。他能让马超住手吗?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他也知道马超是什么脾气。如果马超现在占上风,让他放许褚一马还有可能。现在他打急了眼,非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哪肯就此放弃。

终止这场比武的办法只有一个,让孙策命令许褚撤出战斗。但孙策显然没有这个打算,他就是要看马超的笑话。从各种迹象来看,现在这个局面也许正是他一直期望的。

杨修的额头沁出了汗珠,他迅速做出了决定,躬身一拜。“将军,马将军是朝廷派来的使者,如果有什么折损,恐怕将军也难辞其咎。请将军下令终止比武,以免节外生枝。”

孙策哼了一声,慢条斯理的说道:“杨德祖,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他们除了传诏之外,还有与我比武的计划。如果现在在场上的是我,而且马超占了上风,你会阻止这场比武吗?”

“当然会。将军是朝廷寄予厚望的名将,比马超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