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37节(2 / 4)

加入书签

是韩遂的,如果让阎行去南阳,则有机会将阎行从韩遂身边剥离开来。

荀彧虽然没有明说,可皇甫嵩很清楚,让马超、阎行去南阳与孙策决战绝不是给他们提供两面下注的机会,还有削弱他们的实力的考虑。相比于马腾,韩遂更有智谋,如果不能让韩遂听命,马腾也不可能听命。就算马腾派马超去了,韩遂、马腾的实力不均衡也不利于他们互相制衡。

长安的形势很复杂,很微妙,任何一点变动都需要小心斟酌,多方权衡,稍不留神就会弄巧成拙。

韩遂虽然舍不得阎行,却不能不给皇甫嵩面子。皇甫嵩亲自登门,他不能不识趣。“彦明武功好,有他和孟起同行会更有把握。”

皇甫嵩点点头,举起酒杯。

……

说服了韩遂,皇甫嵩又拉着韩遂一起赶往马腾府中。马腾没那么多城府,听说韩遂答应了,他也一口答应,决定让马超去南阳。马超就在皇甫嵩帐下听命,不需要费什么周章。

皇甫嵩很满意,又与韩遂、马腾商量了如何在朝堂上声援荀彧,反对出兵南阳,这才告辞。韩遂将皇甫嵩送到门外,却没有离开,他返身回到马腾府中,直入内堂。见韩遂去而复返,马腾很意外,连忙请他入座。

“文约,还有事?”

“寿成,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马腾身高八尺有余,方脸阔口,鼻子又高又挺,皮肤白皙,带有明显的羌人血统,一双眼睛也与汉人不太一样。他看着韩遂,眨了半天眼睛,不明其意。刚才皇甫嵩在的时候,韩遂可什么也没说,这时候事情都定了,韩遂又想变卦?

“文约,你这是……”

“我没有别的意思,皇甫义真的面子,我们必须给。荀彧这个计划虽然有点阴险,对关西人也是利大于弊,我们不能不支持。只是寿成啊,我们都是降将,不能不小心一点,以免中了他们的圈套而不自知。”

马腾连连点头。“文约所言甚是,我们不能自生嫌隙,为他人所趁。”

“没错。既然寿成赞同此意,我就不遮掩了。”韩遂转身对马超说道:“孟起,我听说你一直记得那件事,私下里还约战过彦明,可有此事?”

马超白皙的面庞一下子涨得通红。“阎行向君侯求援了?”

韩遂摇摇头。“孟起,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我们都是凉州人,虽说我和你父亲在不少事上有分歧,可是大事上,我们向来共进退,不给任何人可趁之机,所以朝廷才不敢轻易用兵征讨,只能招抚。如今天下不安,朝廷不得不倚重关西人,还打算建讲武堂重振尚武之风,如果顺利的话,关西人很快就能与关东人分庭抗礼,凉州三明的悲剧不会再重演。我和你父亲都已经人到中年,也许看不到那一天,你和彦明都是年轻一辈的俊杰,用不了十年,你们就是凉州人传诵的英雄,当此之时,你们自相争斗,毁掉的不仅是自己的前程,还有关西人一百多年来的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马超转着略带浅蓝的眼珠,皱着挺直微勾的鼻子,迟疑了片刻,躬身受教。

知音

杨修放下手中的家书,托着腮,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他被孙策揍了一顿,受了皮肉之苦,一个多月都不能仰卧,只能趴着睡着,写家书诉苦,没想到又被父亲一顿臭骂,连一向宠爱他的母亲也没给他说情,反而责备他轻浮,有辱使命,不能为君父分忧。

在他十八年的人生记忆中,这是第一次。

他不太能理解,但他只能接受。“不能为君父分忧”这句话太重了。他从小的目标就是像杨家历代先祖那样内修身心,外练世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君父分忧。这是他第一个任务,而且关系到大汉能否中兴,他绝不允许自己失败,让君父失望,有辱弘农杨家的门楣。

是我太疏忽了,低估了孙策的狡诈,也低估了世事的艰难。为官为臣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家四世三公,名扬天下,可是每代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高祖杨震停丧陕县,露棺道侧;曾祖杨秉几次被免官降罪,竟至输作左校;祖父杨赐切谏忤旨,得罪宦官,若非与天子有师傅之义,险些被害;父亲杨彪阻止董卓迁都,几乎送命。

直道而行,总是要承受一些磨难的,挨一顿打又算得了什么。

杨修自我安慰了一番,勉强让自己起身,慢慢地向外走去。袁耀从一旁走了出来,叫道:“兄长,你往哪里去?”

杨修停住脚步,慢慢转过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我去找孙将军,你一起去吗?”

“你等等。”袁耀应了一声,让侍者拿来两件大氅,递了一件给杨修。“风大,披上暖和一点。”

杨修应了一声,让侍者帮自己披上。南阳的风真大,丝毫不于弘农。不过听说方城的风更大,能吹走大石头,一年倒有三分之一的天气刮大风。杨修没有从方城经过,没有亲眼见过,他觉得宛城的风已经够大了。唯一的好处是宛阳没有弘农那么冷,像刀子似的刺人。

两人出了门,袁耀很小心地扶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