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31节(1 / 4)

加入书签

中董和的计了,这分明是挑拨离间啊。

董和微微一笑,拱手施礼。“将军,和愚钝,不知如何劝解,言尽于此,还请府君三思,莫要误人误已,坏了性命事小,背着叛臣之名,你可没法面对袁将军。”说完,他向后退了两步,转身离去。

陈纪面色铁青。他倒不在乎袁术,可是董和说得对,刘勋愚蠢,能力不足,他根本不是孙策的对手。朝廷又能如何,朝廷自身难保,没钱没粮,况且长安千里之遥,中间还隔着南阳,南阳百姓拥戴孙策,对西凉人没什么好感,就算是皇甫嵩领兵前来,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他也未必是孙策的对手。

算了,别死撑了,为刘勋而死,不值得。只要有机会,他说不定投降得比谁都快。

陈纪给邓济使了个眼色,又看看董和,邓济心领神会,连忙追了上去。

“董幼宰,请留步。”

……

陈纪举城投降,周瑜很是意外。董和主动请缨去劝降陈纪时,他并没有抱太多希望,只是例行公事而已。没想到董和居然成功了。他非常满意,请董和任郡丞,代行太守事,处理南郡的善后事宜,自己则迅速部署攻击刘勋的行动。

邓济协助劝降有功,周瑜让他仍领旧部,转归邓展指挥。陈纪升任偏将军,仍领旧部,但麾下的都尉、军侯都觉得跟着他没什么前途,希望和邓济一样转投其他将领,只是不好意思开口。陈纪自知理亏,只能忍气吞声,等待立功的机会。他原本还有些后悔,等他参加完军议,这才知道破城是必然,周瑜一直在拿他当陪练,如果全力攻打,江陵城早就被破攻了,这才释然,暗自庆幸。

军议结束,邓展出了大帐,把邓济带到自己的大营,对邓济说道:“伯通,我们要奔袭刘勋,及时切断他的退路,事不宜迟,以免节外生枝,你不用带太多人,挑一些精锐带上就行,免得掉队,跟不上行动。我已得周将军许可,先从辎重营拨三百人的装备给你。”

邓济看了看邓展麾下的将士,看看他们身上的甲胄,手中的武器,点了点头,答应了。

杨修

杨弘下了车,看着站在路边迎接的袁权姊弟,皱了皱眉。见到袁耀很正常,见到袁权、袁衡却多少有些意外。这表示他自以为隐秘的行踪可能一直在孙策的掌握之中,所以本应在平舆的袁权才会出现在这里。

但孙策本人却没有来,也没有其他旧日同僚。

车门微响,一个少年手握书卷,钻出了车厢,清澈有神的目光一扫,最后在袁权的脸上停留了片刻,老气横秋的点了点头,用书卷敲打着手心,连声说道:“像,真像,越长越像了。”一边说一边走到袁权三人面前,拱手施礼。“杨修见过外姊、外妹,还有外弟。”

袁权微微一笑,欠身还礼。“德祖,这才一年不见,你越来越调皮了,像什么?要是说得不好听,我可打你。”

“像我阿母啊。”杨修一边说一边晃着脑袋。“姊姊,你还真别说,我以前就觉得你们像,你们不信,现在我还是这么觉得,而且越来越像了。不仅说话一样,连动作都一样。”

“那我可不敢当。姑父、姑母可好?听说姑父做了司徒,一定很忙吧?”

“忙,忙得几乎不着家,这不,实在忙不过不来,硬是把我这一心要隐居的从叔都拉来做事了。就连我这不懂事的小儿也拽来充数。姊姊聪慧,我那外姊夫又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如果我说错了什么话,姊姊可得帮我补救补救。要是任务完不成,我回去会被打死的,少不得要赖在姊姊这儿混吃混喝。”

袁权眨眨眼睛。“你是带着任务来的?是我姑父的任务,还是朝廷的任务?”

“这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如果是家事,那我这个做姊姊的当然不能看着你受委屈。如果是国事,那我这个妇道人家就不好多嘴了。当然了,你如果愿意留在平舆,我绝不会往外撵你。你外姊夫也是这个脾气,来不迎,去不送,谈得来就推心置腹,相濡以沫,谈不来就相忘于江湖,所以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杨弘脸色尴尬,却不好说什么,只能干咳两声以示存在。

袁权转头看着杨弘,欠身施礼。“敢问杨君,我现在是该称呼你杨长史,还是杨郡丞?”

杨弘眉心紧锁,盯着袁权看了又看。“你知道我是来接袁府君上任的?”

袁权一声轻笑。“这么说来,我应该称你为杨郡丞了。敢问杨郡丞,你越境传诏,是不是该先通知州牧府和汝南太守府?这要是朝廷怪罪下来,说家君孙豫州和张府君怠慢诏书,他们岂不是委屈得很?弘农杨氏也是公卿世族,不会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吧?”

杨弘窘迫不堪,连忙说道:“夫人言重了,我虽然越境传诏,但首要任务却是来拜祭故君袁将军,之后自然会去平舆,拜见孙豫州和张汝南。春秋之义,死者为大,我想不会有人为此说三道四的。”

“这么说,你还是先父故吏?”

“这是自然,一日为君臣,便有故吏之义。我当时不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