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70节(1 / 4)

加入书签

……

河内郡,荡阴。

袁绍手一抖,眼中闪过一丝不安,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站起身,转了一圈,让侍者确认没什么问题,这才快步迎了出去。他身材高大,步子迈得极快极大,两步就到了门口,侍者跪倒在地,给他穿上丝履,已经套了一只,袁绍又改了主意,将丝履脱下,穿着雪白的足衣奔了出去。

“伯求兄,真是你吗?”

何颙站在前庭,看着袁绍从里面奔出来,大步流星,衣袂飞舞,雪白的足衣更是显眼,原本阴沉的脸色微缓,憋在心里的一口闷气也吐出了大半。

“本初,别来无恙?”

袁绍眨眨眼睛,走到何颙身边,抚着何颙的手臂,哈哈大笑。“伯求兄,洛阳一别,有三年了吧?伯求兄这一声本初,我可是朝思暮想啊。嗯,这位义士是……”

“荀公达,荀元智之孙,是他一路护送我从长安到宛城,又来邺城。”

袁绍松开何颙,双臂一振,大袖飞舞如鸟翼,向荀攸躬身一拜,身如折磬。荀攸欲避,袁绍说道:“小友,伯求兄与我亦师亦友,你一路护送他来邺城,于我便有大恩,这一拜,你完全受得。”

荀攸轻叹一声:“盟主不必如此,伯求先生对我多有教诲,我是将他当长辈看的,些许小事,不足挂齿,都是我该做的。”

“颍川荀氏,不愧是神君之后,多有奇才。”袁绍赞道:“小友,你一路辛苦,先去休息吧。只可惜你荀氏族人不是在邺城就是去了长安,你一时半会儿还见不到,要不然倒是可以团聚了。”

荀攸向何颙行礼,告退,跟着袁绍安排人的去驿馆。何颙一直没说话,等荀攸离开,他才眉头微蹙,一边和袁绍拾阶登堂,一边说道:“本初,荀氏没有从军征伐的?”

袁绍不说话,将何颙扶上堂,请他入座,又亲手搬来一张圈几,让何颙靠在上面,这才回到自己的席上坐好。他沉吟了片刻,恳切地说道:“伯求兄,你来得正好,我遇到了一些麻烦,唯有伯求兄能帮我。”

“什么样的麻烦能让你如此烦恼?”何颙盯着袁绍的脸,一字一句的说道:“废长立幼?”

误会

袁绍愕然。“伯求兄,这话从何说起?”

“从何说起?”何颙怒不可遏,以手杖击地,敲得地砖笃笃作响。“我亲眼所见!若不是听到这个消息,我还在宛城休养呢,怎么会到这儿来。我经过陈留,与显思见过面,亲眼看到他一边与黑山贼厮杀,一边为失父爱而自责,形容消瘦,比我这个病人还要痛苦……”

“伯求兄,你别生气,你别生气。”袁绍连忙劝道:“显思这孩子天性善良,我是知道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如此歹毒,居然离间我父子。我大业未成,壮志未酬,四面受敌,哪里敢有这样的心思。伯求兄,你看看我,我也在与黑山贼厮杀啊。常言道,上阵父子兵,我们父子并肩作战又不是今日才有,区别只在于他独当一面罢了,为何竟有如此误会?”

“真的只是误会?”

“当然只是误会。”

何颙盯着袁绍看了好一会儿,眼神渐渐柔软,多了几分同情。“本初,你的确瘦了。不过这件事的确处理得不当,你需要人稳定兖州,派一员大将去就是了,为什么要派显思去。他是嫡长子,是你的继承人,又是李元礼的外孙,如果出了什么意外,你如何向天下党人交待?”

袁绍皱着眉,一声长叹。“伯求兄,你有所不知,我这也是迫于无奈。刘岱不幸战死,刘备又粗鄙无谋,刚刚任兖州刺史就与边让发生冲突,兖州士人不服。孙策虎视眈眈,陶谦心怀叵测,我这边又腾不出手,还能派谁?只有显思有能力稳定兖州。”

说到这里,袁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伯求兄,要说显思这孩子,还真是没白费你的心血,不仅聪明孝顺,而且有勇有谋,随我几次出征都立了功劳,又擅长接人待物,能得人心。他到兖州不到一个月就将黑山贼围在酸枣一带,消息传来,我可是欢喜得很呢。”袁绍眉飞色舞。“伯求兄,你说说看,我这孩子与孙坚的孩子相比,哪个更强?”

何颙瞪了袁绍一眼,忍不住也笑了一声:“自然是显思更胜一筹。”

“我也这么觉得,所以说啊,让显思去兖州是对的。”袁绍沉吟了片刻。“至于那些传言嘛,不瞒你说,我也担心过,可是谣言止于智者,顾不得那么多了。说得难听一点,我都是快半百的人了,身在疆场,谁知道还能活多久?不趁着这个机会让他独当一面,万一有什么意外,他怎么才能继承我们的事业,完成我们多年的夙愿?孝惠当年因为性情软弱不为高皇帝所喜,在我看来,责任不在孝惠帝,却在高皇帝。知子莫若父,既知孝惠软弱,就应该多锻炼他嘛。伯求说,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理是这个理,但他毕竟……”

“伯求兄,我懂你的意思。你啊,就因为显思是李元礼的外孙,从小就宠他,把他看得比我还重。”袁绍故意摆出一副责备的模样。“你偏心着呢,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只是不说罢了。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