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69节(2 / 4)

加入书签

人。曹操任东郡太守时,他是郡中督邮,曹操待他极好,超出其他同僚,近乎父子之义,陈宫非常感激。曹操出征南阳,一去不复返,陈宫失落了很久,一直希望曹操有一天能回到东郡。刘备入主东郡,他才知道曹操已经去了长安,又从刘备口中听说曹昂在袁谭帐下听令,立刻辞去官职,赶来辅佐曹昂。

曹昂从中军大帐回来,越想越觉得袁谭的反应古怪,便将大帐里发生的争论告诉陈宫。陈宫仔细琢磨了半天,一直没有给出答案。曹昂也不急,耐心地等着。他知道这位名士有计,但是考虑的时间比较长。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一定能有好主意。

又过了好一会儿,陈宫突然噫了一声:“子修,我明白了。”

曹昂大喜。“公台兄,请指教。”

“朱儁率大军前来,孙策先至,咄咄逼人,袁谭有近五倍的兵力优势,朱灵又主动请战,正是士气可用,击败孙策,挫朱儁锐气的大好机会,袁使君却不置可否,分明是不想战。”

“是因为担心秋收,还是怕不是孙策对手?”

“都不是。”陈宫看着曹昂,探身过来,将手覆在曹昂膝上。“子修,名将即宝刀,刀应该掌握在君主的手下,而不是掌握在名将自己的手上。善战如白起,如果与秦王意见不一也只有死路一条。袁显思初入兖州,朱灵、刘备各领一部,袁显思一直想收兵权却没有借口,现在孙策给他送机会来了。”

厚彼薄此

“送机会?”

“是的,出战之前,袁使君必然要收兵权。若朱灵、刘备仍然不肯听他指挥,他会派他们迎战孙策,看着他们为孙策所败。等他们损失折将,他们还有实力和袁使君较量吗?若是他们肯听指挥,袁使君击破孙策,威名大振,朱灵、刘备同样不敢不听他的命令。袁使君从此在兖州就算站稳脚跟了。”

曹昂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可是,孙策为什么要给袁使君送机会?”陈宫又问道:“按理说,孙策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各个击破才对,为什么要他提醒袁使君?”

“这个我知道。”曹昂很兴奋。“袁使君和孙策交好,多次派路文蔚前去致意问候。他还想买刀,但是孙策可能考虑到张陈留介意,所以推辞了,只肯卖一些纸和马车之类给他。前些天还有一批粮食送往颍川呢。”

“为什么呢?”陈宫追问道:“孙策为什么要帮袁使君,袁使君又为什么要向孙策买东西?”

“这个……”曹昂沉思良久,眼前一亮。“孙策需要袁使君坐镇兖州,这样他就不用直接面对袁盟主。袁使君也需要孙策的配合,这样他才能坐镇兖州,扩充自己的实力。将来……”

陈宫笑着点点头。“子修,这就对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朱灵明于用兵,昧于人心,以后你要分清他哪些话可以赞同,哪些话却要保持中立。”

曹昂感激不尽,又问道:“公台兄,你觉得袁氏父子相争,孰胜孰负?”

陈宫直起身,哼了一声:“袁本初势大,但心性刻忍,得天下易,守天下难,张孟卓兄弟为他奔走多年,如今却分道扬鏣。袁使君虽年少,不失为孝子,他却要废长立幼。这样的人就算成功了也不会让身边的人共享富贵。只不过眼下强势悬殊,连袁使君都要韬光隐晦,你就更不必急着表明态度了,做好你的本份即可。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曹昂连连点头。

……

刘备回到大帐,站在帐中,一声长叹。

简雍见他心情不好,很是诧异。“府君,遇到什么事了?”

刘备只是唉声叹气,一句话也不说话。简雍只得转向张飞。张飞握紧拳头,喝道:“还能什么事。孙策那竖子又来挑拨是非,羞辱府君。我真想现在就去与他决斗,一矛取了他的性命。”

简雍一边劝慰,一边打听情况,听完之后,他眉头一皱,对刘备说道:“府君,敌我之间,互相辱骂是常事,孙策为了打击我军士气,说些难听的话也是正常,你又何必因此而生气?”

刘备苦笑着摇摇头。“宪和,我岂是为孙策那几句话而着恼。我是羡慕他们啊。你看孙策,年方十七八便代父领一州,现在又得朱太尉信任,为前锋大将,独领万人。袁谭刚刚二十多数,征战不过数年,到兖州不过月余,帐下便人才济济,统兵数万。便是那曹昂也有陈宫、卫臻相助。那陈宫可是东郡人啊,我屡次致意,他却弃我于不顾,一心要来辅佐曹昂。现在曹昂回营,肯定是与他商量去了。我们呢,我们就这四个人,如何与他们斗,哪一天才能成就功业?”

刘备鼻子发酸,眼圈也红了。他抹抹眼泪,唏嘘不已。“人常言三十而立,我刘备今年已经三十有二,功业未立,形单影只,上苍何以如此不公,厚彼薄此。”

简雍也叹了一口气,连劝刘备的心情都没有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差距也太大了。刘备底子太薄,根本不能和袁谭、孙策比,就算是曹昂也比刘备强无数倍。这哪一天才能看到希望啊。

“堂堂大丈夫,哭哭啼啼的做甚。”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