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55节(1 / 4)

加入书签

别忘了酸枣还驻扎着朱灵的一万大军。

与曹昂有同样心情的还有刘备。刘备随袁谭重返兖州,那些对他爱理不理的兖州名士蜂拥而至,边让也在其中,而且成了袁谭的贵宾,让他看到了袁家的强大号召力,不免自惭形秽。

袁谭随即问起了张邈的情况。他到兖州的消息一传开,兖州诸郡国或是太守国相亲至,或是派使者前来问候,陈留作为兖州第一大郡,却是来得最迟的一个,他自然要关心一下。听说张邈病了,袁谭立刻表示要亲自赶往陈留探望。

张孟卓是家父的至交,是我的长辈,我不该以刺史的身份去见他,而应该以晚辈的身份去见他。

袁谭的话一出口,便赢得一片赞誉声。袁谭随即安排了防务。因为济北相鲍信战死,由刘备接任济北相,立刻赴任,领济北、东平、任城三国郡兵与黄巾作战。其他各郡国也要行动起来,不能让黄巾横行无忌,以免影响即将到来的秋收。在拜见张邈后,他将亲自率军作战。

众人再一次异口同声的表示钦佩。

刘备听在耳中,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兖州战斗了那么久,多次打败黄巾,这些兖州人都没夸过他一句。袁谭一仗还没打,只是说了几句空话,这些兖州人就忙不迭的送上奉承。这差距也太大了。会议一结束,他就起身离开,出了门,翻身上马,正准备离开,曹昂从后面追了过来,挽着他的马缰。

“刘将军,请留步,昂有一事相求。”

刘备连忙下马。从袁谭对曹昂的态度就可以知道,袁曹两家关系不错,曹昂很快就能升迁,与曹昂结交对他有好处。“子修,不必如此客气。我与令尊有一面之缘,算不上至交,也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你有什么事,尽管说,只要是我力所能及,一定办到。”

曹昂再三致谢,最后说道:“济北与泰山相近,我想请刘将军帮我留意家大人的行踪。如果能联系上,请立刻通知我,我派人去接他回来。”

刘备大喜,拍着胸脯笑道:“这点小事,何必你亲自去。放心吧,如果能找到他们,我亲自护送他们,保证万无一失。”

无隙不钻

孙策打量着路粹,又看看手里的信。

“这是路君的大作吧?”

路粹矜持地笑笑,不承认,也不否认,心里却多少有些得意。蔡邕给他写过信,让他辅佐孙策,但他拒绝了。现在孙策一眼就看出是他的文章,自然是蔡邕在孙策面前提过他的文章。蔡邕是当世大儒,能在别人面前提他的文章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在孙策面前,他有足够的底气。

像我这样的人,你怎么可能请得到。

孙策将路粹的得意看在眼里,不禁暗自发笑。这么一个无行文人,不知道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是会写几篇文章嘛。你难道不知道老子手下现在也有张昭、张纮两支笔吗?何况你的老师蔡邕都被老子忽悠来了,你有什么好得意的。当时请你,只是想应个急而已,你还以为缺了你就不行?

不过,对于这种自以为是的货色,孙策一向不介意再烧一把火,让他更膨胀一些。

“说起来,我与曹子修还是有仇的,曹子修能捐弃旧怨,重修于好,又派人送来典韦的家人,这其中必有路君的劝说之功。大恩不言谢,南阳新纸五百枚,聊表谢意。希望这些纸能借路君佳作流传后世。”

孙策一摆手,有人送来一只竹匣,里面是五百张新纸。南阳已经普及新纸,几乎淘汰了竹木简和缣帛,但对其他各郡来说,纸还不多见,是送礼的上好选择,特别是对路粹这样的文士来说。即使是到了东晋甚至宋代,送几张好纸也是一个大人情。

果然,路粹被挠到痒处,难得地露出了几分笑容。“多谢将军。”

“路君,你是陈留名士,见多识广,我能否向你请教一个问题?”

“将军请说。”

“袁显思临兖州,是准备东进,还是准备南下?”

路粹打量着孙策,看到了孙策眼中藏得不够好的忧虑,不禁微微一笑。袁谭入主兖州,孙策紧张了,怕袁谭打豫州的主意。这么说来,他到陈县来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怕袁谭进攻豫州。想到曹昂的紧张,他便有些不屑。

“朝廷有三互法,袁使君是不可能临豫州的,将军大可放心。”

孙策一拍额头,摆出一副如梦初醒的模样,干笑了两声,又命人送上一匣纸。“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小小谢意,请路君不要推辞。”

路粹坦然受礼,心里对孙策更加鄙视。白痴啊,袁谭不能做豫州牧,其他人不能?说起来,会是谁呢?路粹一下子动了心思。如果袁谭拿下豫州,谁会是豫州牧?主动一下,说不定我也有机会哟。即使没有机会做豫州牧,做个颍川太守、汝南太守也行啊。

“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请路君回复曹子修,我奉朝廷法令,无意进入兖州,此次来陈国只是行使我的本职,巡视各郡国,并无他意,切莫误会。如果路君有机会见到袁使君,也请代我向他致意。我身临豫州,无以无报,愿举他为茂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