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52节(2 / 4)

加入书签

策的队伍中就有一辆四轮马车,是供袁术的两个女儿乘坐的。一想到这件事,骆俊就不怎么舒服。孙策代理豫州牧,他来陈国还情有可由。袁术的女儿来陈国干什么,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对面的人越来越多,即井然有序,非常安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对面会有几千人。渡船数量有限,先过来的是一些骑士。领队的骑士一下船就直接向骆俊过来,拱手施礼。

“在下东海麋芳,忝任讨逆将军麾下亲卫骑司马,敢问足下可是陈相骆君?”

骆俊不敢怠慢,连忙上前行礼,报上姓名。

“将军马上就会登船,这里暂时由我们接管。”麋芳拱了拱手,很客气,却很坚决。骆俊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点头答应。他只带了一些掾吏来,负担不起孙策的安全。麋芳带着骑士沿着官道向前,有骑士策马冲入田野,四处查看,就连沟渠中都不放过,最远的甚至扩展到两百步之外。

骆俊暗自撇了撇嘴。孙策这是担心有人刺杀他吗?

这时,孙策本人乘坐的船要靠岸了,袁敏扯了骆俊一下,骆俊虽然有些不情愿,还是提起衣摆,下了河岸,来到水边,唱名求见。

“陈相会稽骆俊,率陈国掾属,恭迎讨逆将军大驾光临鄙国。”

诱人功业

看到骆俊来迎,孙策多少有些意外。这位准乡党可不是什么溜须拍马之辈,相反,他很看重名节,而且才兼文武,自视甚高,一般人还真不能入他的眼。他儿子骆统有其遗风,也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能臣,在东吴很有名。

“骆相,来得很早啊。”孙策下了船,大步走到骆俊面前,一边拱手施礼,一边开了个玩笑。“你不会是也有什么麻烦要我帮着解决吧?”

骆俊苦笑道:“将军明鉴,俊还真是有事相求。”

“是黄巾杀来了,还是刘备杀来了?应该不是刘备吧,我听说刘备去邺城了。”

骆俊很惊讶。他也是刚刚收到消息,说刘备离开了兖州,这才导致兖州局势大坏,怎么孙策也知道得这么清楚?他立刻想到孙策有细作来往于兖豫之间,还有可能经过陈国,只是他一点也没察觉。

“是黄巾。鲍信战死,兖州兵一败再败,青州黄巾长驱直入,黑山黄巾又深入东郡,一旦他们会师,随时可能威胁陈国。”

“不会的,袁绍已经派长子袁谭赶赴兖州,很快就会组织起攻势。刘备也在其中。有他们在,黄巾很难保持眼前的势头。只不过对你们来说,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骆俊先是一喜,随即又忧心忡忡。他明白孙策的意思,袁绍派长子袁谭入主兖州,自然是为与孙策争夺中原做准备,陈国作为豫州北部前线,首当其冲,战祸难逃。

“兵凶战危,自然是祸,哪有什么福可言。将军,请岸上说话。”

孙策、郭嘉跟着骆俊上岸,来到树荫下,吴瓘、袁敏等人上前行礼。孙策一一还礼,又看着袁敏说道:“袁君可是扶乐袁氏族人?”

“正是。”袁敏客客气气地拱手答应,礼貌而保持距离。

孙策笑笑。扶乐袁氏是汝南袁氏分枝,实力也很雄厚,眼界自然不低。袁涣和蔡邕是表弟兄,原本是梁相,被他撤掉之后,袁涣不去平舆,直接回老家闭门读书去了。眼前这个袁敏也是一副世家子弟的模样,看起来着实让人发笑。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袁敏,但是孙策知道。袁敏是袁涣的从弟,在仕途上没什么成绩可言,因为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县令级的小官,与他扶乐陈家的身份很不相符,所以正史无传。他在青史留名是因为他传授过曹丕武艺,在《典论》里提了一笔,情况与邓展类似。但邓展有学问,注过《汉书》,袁敏虽是袁氏子弟,却无功可称。

“听说袁君武艺不错,能否和我手下的勇士比试一下?”

“多谢将军谬赞,但我对从军没什么兴趣。”袁敏笑容矜持。“我听说过将军的募兵令。不过我学武只为健体防身,并非与人厮打,所以不敢从命。”

孙策咂咂嘴。“这话也对,我虽然不是君子,也不愿意强人所难。实话跟你说吧,我本来有意请你到军中做个教头,禄比中郎将,既然你没兴趣,那就算了。”

袁敏的脸抽了抽,觉得有点疼。禄比中郎将,那可是比二千石啊,仅次于将军,比他现在这个郡国主簿可强太多了。虽说是袁家子弟,可也不是所有的袁家子弟都有机会官居二千石的。他虽然后悔,只是话已经出了口,也不好改口,只能摆出一副我不在乎的高冷模样。

就在袁敏后悔的时候,孙策又说道:“听说你好水功?”

这一次,袁敏不敢再摆谱了,躬身施礼。“略知一二。”

“我有一个建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请将军指教。”

“人不可一日无水,不管是行军作战,还是开荒垦农,都要依水而居。天下山川河流数不胜数,但真正能搞清楚的人却没一个。人人都仰慕大禹治水的功绩,却没有能以实际行动追思圣贤。你既然好水功,何不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