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27节(2 / 4)

加入书签

思考的时间越长,说明这件事越棘手,而辛毗报信的功劳也就越大。

“初生牛犊,不畏虎兕啊。”

辛评挺直了身体,摆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

“奉孝不肯听我的安排,一心想出奇制胜,他去投孙策倒也没什么好意外的。九江太守周昂是周禺之兄,孙策要对他下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至于是不是要与南阳成犄角之势,我看有些夸张了。南阳有地利可用,九江有什么地利?依我看,孙策的目的很可能是历阳。仲治,你觉得呢?”

辛评说道:“公则高明,我也是这么认为。扬州是孙氏本州,如果孙策控制了历阳,江左诸郡恐怕会落入他们手中。”

郭图挥挥手,不以为然。“且不说江左诸郡实力有限,就算是孙氏本州又能如何?孙氏是什么出身,那些豪强能支持他们?扬州刺史陈元悌,吴郡太守盛孝章,会稽太守王景兴,豫章太守华子鱼,哪一个会支持孙氏?”他抖了抖手里的信,冷笑一声:“只有陆季宁昏了头,居然和孙策眉来眼去,他这个庐江太守是不想做了。”

辛评虚握拳头,挡在嘴边,轻咳了一声。郭图瞥了他一眼。“仲治,这里又没什么外人,有什么话就进说吧,不用遮遮掩掩的。”

“公则所言,我心悦诚服。不过孙策轻狡,诡计多端,他占南阳,诛豪杰,杀戮甚重,领豫州,连许子将都不放在眼里,又怎么会在乎是不是名士?如果他用武力强占扬州,驱逐诸君,又待如何?”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不是短期内能实现了。他在南阳杀戮太重,已经激起民愤,所以在汝南就有所收敛,即使与许子将争夺舆情也不敢罢免许子将便是明证。他要想夺扬州,没有年时间休想得手。逼得急了,说不定反而逼得江左豪杰反噬,届时盟主登高一呼,江左处处烽火,他更应付不来。”

辛评有些不耐。“那现在就坐视孙策夺九江,逐周昂?”

“这当然不能。”郭图一声轻叹。“只是眼下盟主正筹备对公孙瓒的战事,怕是难以抽身。这件事,就交给刘公山(刘岱)去处理吧。”

“公则,这个怕是不行吧,青州黄巾正在侵扰济北、东平,刘公山哪有余力向南攻击?”

郭图又仔细权衡了好一会儿,无声地笑了起来。“有了,青州黄巾攻济北,就是想南下与孙策汇合。刘公山如果能打败孙策,一举两得。当然了,仅凭刘公山一个人是不行的,还要派人增援他。仲治,你有没有兴趣去一趟徐州。”

“与陶谦连横?”

“不。”郭衅摇摇头。“刘备。”

刘备

辛评没听过刘备的名字,郭图解释了一番。

刘备是大儒卢植的弟子,公孙瓒的同窗。不久前,他奉公孙瓒之命南下,协助陶谦备战,隶属公孙瓒所署的青州刺史田楷。但刘备到了徐州之后却转投了陶谦,原因很简单,陶谦给了他四千丹阳兵。

辛评很惊讶。“这种一点忠信也没有的人,怎么能用?”

郭图哈哈大笑。“没错,刘备见利忘义,轻于去就,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为我所用。他为什么投陶谦,因为公孙瓒不重视他,只让他做别部司马,兵不满千。陶谦给了他四千人,他就弃公孙瓒如敝履。但陶谦不能把徐州给他,如果盟主表他为豫州牧呢?”

辛评恍然大悟。这一招用得好,既挖了陶谦、公孙瓒的墙角,又给孙策找了一个对手。与孙策类似,刘备虽然出身微寒,却勇猛善战,手下还有关羽、张飞等勇士,又有一些从幽州带来的杂胡骑兵,有刘岱的支持和配合,他完全有机会和孙策一战。

反正就是让他牵制孙策,至于谁胜谁败,对袁绍来说并不重要。

郭图之所以这么有把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下邳陈家看不上陶谦,和孙策也不和,陈瑀不久前被孙策搞得灰头土脸,陈珪的沛相又刚刚被孙策夺了。如果由袁绍出面表陈珪之子陈登为庐江太守,就可以挡住孙策南下之路。陈瑀没什么用,陈珪也不能统兵,但陈登年轻气盛,智谋过人,堪为孙策对手。

郭图很得意,辛评也觉得没什么毛病,表示赞同。郭图随即向袁绍报告,袁绍也同意了。不久,辛评就带着袁绍的亲笔信赶赴徐州,拜会陈珪父子,策反刘备。

……

袁绍听完郭图的汇报,又看了辛毗写来的急信,白皙的面皮没什么变化,漆黑的眼眸中却闪过一丝失望。他轻轻放下信,耷拉着眼皮。

“好纸。”袁绍淡淡地说道,语气平静,听不出一丝火气。

辛评屏住了呼吸。他听出了袁绍的失望。派辛毗送袁耀回去,是希望能给孙策找麻烦,分裂孙策的部下,绝不是让辛毗去做细作。眼下辛毗扔下袁耀到处乱跑,袁绍自然不高兴。

郭图不像辛评这样谨小慎微,立刻上前,含笑拱手。“主公圣明,易云:履霜坚冰至。这新纸虽薄,意义却非同小可,臣与仲治也是商量了很久才察觉的,没想到主公见微知著,毫厘不爽。”

袁绍看着郭图,一时摸不清他的用意,是真有大有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