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16节(1 / 4)

加入书签

“千真万确。传这个消息的人叫郭嘉,是阳翟郭氏子弟,刚从邺城回来。”

袁权深吸一口气,慢慢镇定下来。“将军打算怎么办?”

孙策决定来见袁权就有心理准备。袁耀是袁术的独子,袁权不可能让他留在袁绍那边。她至少要保证袁耀的安全,甚至还有可能为袁耀争取一点权力。不管怎么说,袁耀毕竟是袁术的亲生儿子,比他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旧部亲多了。袁绍扣着袁耀,想的大概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派来争名份。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心血交给袁耀,但他也不能一口拒绝,这个难题别人都解不了,只有袁权能解。他不敢保证袁权会帮他,但袁权至少分得清利害,不至于让袁耀乱来。

“这是姊姊的家事,我不便做决定,所以才从平舆赶来,请姊姊定夺。”

袁权瞥了孙策一眼,思索片刻,淡淡地说道:“将军毋须定夺,只要说说你的建议即可。”

“喏。我觉得,将军为救令弟而死,既然令弟未死,他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令弟身为人子,此刻或者赶回汝阳守墓,或者继承将军遗志,不管如何,总不该留在邺城做寓公。”

“守墓是他的本份,没什么好说的。继承先父遗志,却又是……如何继承法?”

孙策忍不住笑了一声。袁权瞅了他一眼,却没有斥责他失礼。她也清楚这句话问得不妥。袁术有什么遗产?说得不客气一点,孙策拥有的实力和袁术根本没关系,都是他自己挣的。但袁耀是她的弟弟,是先父的唯一子嗣,总不能让他一无所有。她一个妇道人家,也没什么其他办法,只好厚着脸皮和孙策商量了。

“我有三个建议,不知姊姊想听哪一个?”

“说来听听。”

“一,先守墓,尽人子之孝道。三年之后,送他去天子身边为官;二,让他主豫州,我退回南阳;三,让他去抚定江夏,观其才能,量才施用。”

袁权没有说话。她已经明白了孙策的意思,孙策根本不担心袁耀,他来见她只是给她面子。他有的是应对方法,想怎么整就怎么整,袁耀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以袁耀的能力而言,送他去天子身边为官看起来最差,其实是上策,这样既可以避免和孙策发生冲突,又可以内外联手,有孙策为外藩,袁耀在朝中很安稳。

如果不甘心,还想打拼一番,孙策可以让出豫州,给袁耀施展的机会。这一策不好不坏,但孙策做出了极大让步,还足了袁术的人情,两不相欠。以后是结为盟友还是反目为敌,全看双方如何权衡利害。

如果还不满足,那就送他去江夏,刘勋是袁术的旧部,还给袁耀,看袁耀自己的造化。这个安排看起来最有利,实际上风险最大,如果刘勋不承认袁耀,袁耀去江夏和寻死没什么区别。

“将军觉得我应该选哪个方案?”

孙策笑容不变。“也许姊姊应该等令弟回来,听听他想选哪个方案。”

袁权深深地看了孙策一眼。“也好,我先写信让他回来。”

袁耀回来了

说完了正事,孙策去袁术墓前祭拜。

让他意外的是墓前不少祭品,看起来有人来过。孙策看看袁权,袁权淡淡地说道:“这都是托你之福。”

孙策不太明白。难道是我名声好,连带着袁术也被洗白了,所以有人来祭拜?

“你的募兵令,我听说了。写得很好。”

“是吗?”孙策也笑。“怎么个好法?”

“既得大义,又有容人之量,还给自己留足了退路,疏导得当,极是高明。”

孙策叹了一口气。“姊姊,你在这儿清静,却不知道我差点被汝南士林烹了。”

“那不可能。要烹也是你烹人,谁能烹得了你?徐荣那么狠,不是也被你烹了。”袁权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虽然一笑即收,却发乎自然。“说来听听,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策就把许劭发难,千余名士齐聚平舆,要为许劭讨个公道的事说了一遍。他回头一指远处的陈到。“看见没,那人就是汝南人,为许劭来向我挑战。亏得我还有两下子,要不然今天就得埋在将军旁边了。将军总算还有你们守墓,我就惨啦,还没成亲,连一儿半女的都没有呢。”

袁权的脸颊抽了抽,把头扭了过去。这事真不好讨论,袁术办得不地道,把孙策坑得不轻。袁衡占了正妻的名份,却才十岁,又要守墓,不可能为孙策生儿育女。孙策就算想娶其他人家的女儿,也没几个门户相当的愿意嫁,谁愿意过门就做妾啊。冯宛就是一例,她倾心孙策,却不能接受做妾的事实,只好忍痛割爱。冯宛虽然没明说,但袁权心思机敏,又岂能看不出其中的端倪。

虽然孙策在袁术的墓前抱怨有些失礼,她也只能忍了,谁让自家理亏在先呢。

“哦,对了,过些日子,我要去江夏。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带给黄兄?”

袁权想了想,摇摇头。“我没什么话需要带给他,你也别对他有太多指望。世家联姻本来就是着眼于势和利。先父亡故,如今袁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