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95节(2 / 4)

加入书签

间计,但西凉将领和徐荣之间的猜疑无法弥补,而徐荣放弃武关道,攻占穰城的行为又太过反常,两者结合,他想解释清楚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人逼急了会赌咒发誓。徐荣被逼急了,也只有先把自己立于必死之地,向死而生。只有如此,他才能消除西凉将士的疑心,孤注一掷,做生死之战。

人心隔肚皮,越猜越可疑。孙策就是要让他们猜,他们心里的猜疑有多大,可能性就有多大。他之所以忍宛城豪强一直忍到现在,就是不希望在外敌未除之前发生冲突。虽然他们未必把他当南阳之主,可是就驱逐徐荣,避免被西凉兵屠戮这一点而言,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算有什么分歧,在危险消除之前都不会演变成剧烈的冲突。

所以现在徐荣要拼命,而他却很滋润,后援充足。可他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徐荣。谋划了这么久的离间计,怎么能就这么浪费了。不管徐荣和西凉诸将之间是不是有猜疑,不管他们之间的猜疑有多大,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原则,他又为徐荣准备了一点惊喜。

但麻烦也不小。孙策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着对方渐渐成型的战阵。隔得太远,他看不清各个位置的将领是谁,但他分得清步卒和骑兵,眼前看到的西凉骑兵寥寥可数,最多不超过两千骑。按照几次战斗得出的经验,徐荣至少藏起了两千骑甚至更多。

这些骑兵在哪里?徐荣准备用他们来干什么?

孙策心生警惕,叫来秦牧,让他把所有的骑兵都派出去警戒,尽可能找出西凉骑兵的位置。几次缴获,加上秦牧原有的战马,亲卫骑现在已经近千人,和西凉骑兵对战还不够,做斥候却绰绰有余。穿上精甲,配上三石弩,就算是遇到规模相近的西凉兵斥候,他们也有一战之力。

秦牧领命而去。

换俘

樊稠坐在马背上,看着对面阵地上一辆辆大车,心中隐隐不安。

他隐约记得,张辽在为自己擅自撤退解释时曾经提到,孙策军中有一种威力强大的弩车,不仅射程远,而且射速比一般的弩快,三番连射,比一般的弩要快上一半。近距离能洞穿木盾,甚至能射穿身体。他就是看到这种弩车威力太大,为避免重大伤亡,才决定先撤退的,没想到演变成了溃败。

樊稠不敢怠慢,立刻向中军汇报,请求徐荣派人来确定。如果属实,他需要加强士卒的防护,否则伤亡肯定会比较惨重。时间不长,段煨亲自赶来了,到阵前远眺了片刻,神情有些犹豫。樊稠赶到他身边,催促道:“段忠明,是还是不是,你给句准话啊。”

段煨心里打鼓。他其实并没有亲眼看到那些弩车,看到那些弩车的士卒大部分都死了。

“子淳,我看着有点像,但是又不完全一样。那些支楞在外面的是长矛吗?”

樊稠眯起眼睛,运足了目力,还是看不清楚,双方接战之前,相隔两百多步,眼力再好也不清。段煨又道:“这些南方人胆子就是小,还没打就摆出防守的架势。子淳,你不用急,待会儿派人上去试探一下就知道了。”

樊稠沉下脸。“派人试探一下就知道了?将士的性命就这么不值钱,由着你用来试?”

段煨撇了撇嘴。“樊子淳,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要是这么心软,回家奶娃子去算了,打什么仗啊。”他看看四周,又压低了声音。“你看到张辽了吗?”

樊稠瞪了他一眼。“我要是看到张辽了,还要请你来?”

段煨也不见气。“那你就没想想张辽去哪儿了?”

樊稠很不耐烦。诸将之中,段煨疑心最重,而且出了事,他第一反应就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肩上。上次郦城战败,他就是把责任推到张辽身上。樊稠对此很不以为然。就算张辽和孙策是旧识,那张辽才多少人,段煨自己又有多少人,打了败仗,他这个主将不应该先找找自己原因吗?

樊稠没有吭声,段煨碰了一鼻子灰,有些没趣,拨转马头就想走,又停住了。他回头看着樊稠。“子淳,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你别嫌我啰嗦啊……”

“我就是嫌你啰嗦。”樊稠没好气的喝斥道:“王方手下就有四千人,徐将军身边只有百十亲卫,他能有什么心思?我在前军,你在左军,王方、李蒙在河对面,只在他有一点轻举妄动,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灭了他,你还担心什么?好好守住你的阵地,别再打逃跑的心思才是正理。”

段煨气得鼻孔冒烟,一踢战马,带着亲卫走了。樊稠冲着段煨的背影唾了口唾沫,骂了一句:“真是替段太尉丢人,都是段家的种,怎么生出这么一个窝囊废,胆子小,心眼儿倒多,哪一点像我们西凉人,倒和关东鼠子一个德性。”

他身边的亲卫轰笑起来,充满了对段煨的不屑。

樊稠掐着腰,来回转了两圈,叫来假校尉周彬。“让先上阵的兄弟披上两重铁甲,我看得不得劲,要小心些,别白白坏了兄弟们的性命。”

周彬应了一声,转身去了。西凉军中铁甲数量有限,做不到人人有份,更别说身穿重甲了。樊稠爱惜将士,这也是他能得将士死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