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9节(2 / 4)

加入书签

和陈瑀谈判的,麻烦你和这几位将军说一声。”

宗承无奈,硬着头皮上前,将他和陈瑀谈判的条件说了一遍。诸将听了,气得咬牙切齿。他们是袁术的旧部,出身都不太好,陈瑀等人一向看不起他们,谈判这么重要的事居然一点风也没给他们透露,既然如此,他们也没必要对陈瑀客气了。

“请将军下令,我等愿为将军前驱,击破叛贼陈瑀。”

“诸君莫急,背主弃义者,自有天灭之。当务之急是要让更多的将军明白忠奸,不要被陈瑀骗了。”

满脸是血的苌奴性急,大吼道:“孙将军,你什么也别说了,下令吧,我等唯将军令是从。”

“就是,将军,你下令吧,我们听你的。”

孙策很满意。“首先,请你们派人回营,将陈瑀的奸谋告诉营中诸将,请他们守好大营,不要被陈瑀欺骗。另外,通告营中将士,我已与南阳诸君达成协议,凡是分配给他们的土地,绝不会收回一亩,分下去的钱财,绝不收回一钱,请他们在营中安心等待,用心操练。西凉兵随时可能兵临城下,我需要他们与我并肩作战,保护南阳,保护宛城,保护袁将军的遗体。”

“喏!”诸将轰然应诺,立刻叫来亲随,吩咐他们赶回大营,传达孙策的命令。

亲随们领命而去。

堂下的宗承等人看着这一幕,一个个面面相觑,一个念头同时浮上他们的脑海:陈瑀要完。

釜底抽薪

陈瑀如坐针毡。

他虽然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但有人已经做出了决定,苌奴等人出营、进城,他都收到了消息。开始还没怎么在意,当人数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不安。

那些人都是他不怎么在意的人,但积少成多,对士气还是有影响的。如果再这么拖延下去,难保这大帐里的人不会怀疑他,做出过激的反应。与其被逼着出营面对袁权,不如主动出营,也许还能夺回主动权。

陈瑀决心已定,和弟弟陈琮交换了一个眼神,示意陈琮留守大营。陈琮会意,起身走了出去。陈瑀等了片刻,长身而起,慨然道:“诸君,袁夫人是袁将军长女,我们不可怠慢,当出营一见。不过,孙策手握重兵,与周瑜狼狈,控制了宛城,不仅袁将军的遗体在他手中,袁夫人姊妹也有生命危险,未必能直言无忌。还请诸位明辨是非,莫被孙策骗了。如果有机会救出她们,我将不惜一切代价,还请诸君助我。”

诸将七嘴八舌的应着,有的很坚定,有的则明显有敷衍的意思,甚至有些人一声不吭,冷眼旁观。

陈瑀心中不安,还是硬着头皮出了大帐,与诸将一起赶往城下。

袁权立于城上,俯视诸将,眼神冷漠,自带居高临下的威势。隔着护城河,陈瑀都有种抬不起头的感觉,勉强拱拱手,正准备大声报上自己的姓名。他话音刚落,就被袁权毫不客气的打断了。

“陈君出身名门,家学渊源,少小读书习礼,天下知名。先君有幸与陈君共游处,慨然有平天下之志。天不眷予,先君不幸遇难,权也不敏,姊妹惶恐,设灵城中恭候陈君,欲向陈君请教安身之计。曾以为陈君能垂怜先君,不吝赐教,奈何一盼不至,二盼不见,三盼不闻,无奈,只能暂弃先君之灵,于此迎陈君。陈君姗姗来迟,三请方至,此圣人之教乎,下邳陈氏家风乎?”

陈瑀顿时哑口无言,面皮涨得发紫。

城下站了数十人,袁权偏偏将矛头对准了他,对其他人视而不见,却不是忽略,而是极高明的策略。如此一来,所有的责任全在他一人,其他人想反悔也就有了台阶,推一句受了他的蒙骗就行了。如果不加以反击,他很快就会众叛亲离。

“夫人所言,瑀愧不敢当。袁将军不幸,弃我等而去,身为袁将军故友,我恨不能以身代之。本欲赴城中吊丧,送袁将军最后一程。奈何孙策、周瑜矫命,擅自发兵,占领宛城,隔绝内外,夫人姊妹不得自由。我等虽心急如焚,却不敢造次,生怕坏了夫人姊妹性命。是以来迟,还请夫人见谅。”

袁权不慌不忙。“如陈君所言,倒是我误会陈君了,在此先向陈君赔罪。不过陈君也误会了孙将军。先君辞世时已将未竟之志托付给孙将军,孙将军所为皆是奉先君遗命行事。此事不仅杨文明、阎元图二位先生亲眼所见,我姊妹也看得一清二楚,何尝有矫命之嫌。陈君有此误会,是传言乎,是臆测乎?”

陈瑀哑口无言,心里将杨弘骂得狗血淋头。袁权、阎象力证孙策清白,他却没有人证。如果杨弘肯行从权之事,力证袁术遗命并非传给孙策,此刻他就有理由说袁权、阎象是迫于孙策武力而作违心之言。可是杨弘死脑筋,就是不肯说一句谎,搞得他现在非常被动。

是传言,还是臆测?反正都不是什么正经渠道,区别只在于是被动上当还是主动造谣。

袁术怎么生了这么一个能言善辩的女儿?

“夫人所言,瑀本不该置疑。奈何事大,不得不谨慎从事。孙策虽然颇有小才,但年方十六七,尚未成年。袁将军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有国士风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