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0节(1 / 4)

加入书签

“情况紧急,不得不来打扰将军,还望将军恕罪。”

孙策摆摆手。“袁将军怎么样,醒了吗?”

“醒了,就是一句话也不肯说。”阎象一声叹息。“我与他相识十余年,还是第一次看他如此消沉。”

杨弘打断了阎象,开门见山。“他不肯说话,事情却要有人做。孙将军,按照之前的计划,应该由你率部增援武关,可是你为救袁将军受了重伤,恐怕无法成行。我和阎主簿商量了一下,想另外安排人选增援,调将军的辎重营配合。”

孙策看看杨弘。“你们安排谁增援武关?”

杨弘眼皮耷拉了下来,眼神闪了一下,随即又抬眼皮,迎着孙策的目光。“陈瑀。”

孙策摇摇头。“不行。”

杨弘沉下了脸。“将军,我知道你和陈瑀不和,可是军情紧急,眼下只有他合适,还请将军顾全大局,不要意气用事。”

孙策冷笑一声:“杨长史,我想你是误会了。我不是说我不肯调辎重营配合你们增援武关,我是说陈瑀这个人不行。他不可能是徐荣的对手,守不住武关。”

杨弘大怒,霍然站起。“那你说谁是徐荣的对手?难道要调令尊孙豫州来接管荆州吗?”

孙策也火了,眼睛一瞪,一字一句的说道:“你再说一遍。”

红脸和白脸

见杨弘和孙策几句话就谈崩了,阎象连忙将他们分开。“文明,孙郎,你们都消消气,现在可不是斗气的时候。孙郎,军情紧急,杨文明是担心时局恶化,一时口不择言,并非对令尊不敬。文明,你也是的,孙郎为救袁将军不惜生死,亲冒锋镝,他对袁将军的忠心日月可鉴。”

杨弘眼角抽动,气呼呼地扭过了头,鼻息粗重,像是被激怒的公牛。

孙策眼神讥诮。他已经明白了阎象、杨弘的意思。增援武关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他们并不仅仅是为了这件事来找他,这背后藏着夺他兵权的意思。辎重营是他的杀手锏,把辎重营调到陈瑀部下,陈瑀、桥蕤借此机会立下战功,就能压他一头。如果再将他部下的黄忠等人策反一两个,那就更完美了。

很荒谬吧?一点也不荒谬。孙坚身为豫州牧,已经有实力和袁术平起平坐,他这次救袁术又立下大功。袁术如果不死,以袁术的性格肯定是会重赏他。到了那时,他们父子手握重兵,尾大不掉之势已成,谁能制衡他们?身为心腹谋士,阎象、杨弘必须考虑这样的可能性,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但孙策不可能这么配合他们。他不是什么忠臣,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他救袁术不是因为忠,最多算义气,是那种禀性相投,朋友之间的义气,而不是君臣之义。

想抢我的成果?滚一边去。别说你们,就算是袁术来都不行。我可以从曹操手里救下他,可是他要想对我不利,那我也不介意现在再砍了他。

忠义于我如浮云啊。

阎象苦笑道:“孙郎,老子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能长保。诗云: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尊父子忠心耿耿,将军知道,我们也知道,绝不会怀疑,但令尊孙将军已领豫州,如果你再持有重兵,难免会有人以为你们父子将和袁将军分庭抗礼,无所适从,各怀心思。当此生死存亡之际,我们可不能不顾大局,任性而为啊。”

孙策斜睨着阎象。这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啊。你大概不知道,袁术之前就把底透给我了,有人建议他要防着我们父子。那时候杨弘还在城里,袁术身边的谋士就是你阎象,除了你还能有谁?现在给我装和事佬,嘿嘿,你当我傻啊。

不过,你要演戏,我陪你演就是了,还怕你不成?

“先生说得……也有道理。”孙策放缓了口气。“曹操虽然被打跑了,宛城也收复了,但南阳豪强怨气不小,万一他们和董卓联手,再反一次水,那麻烦可就大了。唉,对了,二位先生,有件事我想请教一下,你们打算怎么处置这些叛徒?”

杨弘顿时面红耳赤,气势受挫。宛城失守是他的责任,孙策现在提这个问题就是打他的脸,而且打得名正言顺。提防孙策是防患于未然,那你当初怎么就没防着那些豪强,让他们里应外合,夺了宛城呢。

“孙将军,有功赏,有罪罚,此乃常理,我杨弘虽然愚笨,却也不敢讳过饰非,诿过于人。等将军醒了,我自然会去请罪,不劳将军费心。”

孙策笑笑,笑得很假,而且是不加掩饰的假。“赏功罚过,那是袁将军的权力,我不想干涉,免得又被人非议。杨先生,我问的是你们怎么准备处理南阳豪强这个内忧?”

杨弘变色道:“不知孙将军有何高见,难道要将他们赶尽杀绝吗?你已经毁了他们的家园……”

“唉——”孙策抬起一根手指,轻轻地摇了摇。“杨长史,请你注意你的用词。没错,我是打了几家庄园,可那是奉袁将军之命,不是我自行其事。而且也不是我一个人,比我功多的人比比皆是,你只要肯打听,应该不难知道详情。你把责任全推到我的头上,是不是太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