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8节(1 / 4)

加入书签

“文台,早让你这个豫州刺史上任,不会有今天这场祸事。”

孙坚连连摇头。“将军不必担心,公瑾只是说有这个可能而已,并不一定就是事实。不过,汝颍名士追随尊兄者甚多,如果有人从中串联,对将军非常不利。青徐交战在即,朱君理等人正在徐州,如果豫州被尊兄控制……”

孙坚还没说完,袁术就一拍脑门,大叫道:“完了,完了。这帮忘恩负义、有眼无珠的东西,我才是袁家嫡子,他们不支持我,却去捧那庶子的臭脚,真是气死我了,气死我了。”他来回打着转,又拉起了磨,不停的自言自语,一会儿骂那些家族不长眼,嫡庶不分,一会儿骂袁绍当初就没安好心,自己去冀州,却让他来南阳。

桥蕤等人面面相觑,觉得很丢脸。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你再厌恶袁绍也不能在大众广庭之下如此咒骂袁绍啊。这哪里还有一点世家子弟的风度,名士们肯支持你才怪。

袁术突然停住脚步,快步走到周瑜面前,用力拍拍周瑜的肩膀,挑挑眉。“公瑾,你就别磨蹭了,有什么主意,全说出来吧,省得我着急。”

周瑜身子一侧,不动声色地让开了袁术的手,躬身施礼。“明将军所言甚是,豫州对明将军非常重要,千万不可落入他人之手,须重将镇护之。如今襄阳已拔,正是孙将军移镇豫州的好机会。豫州在手,荆州和徐州就联成一片,届时明将军派一大将取扬州、交州,天下十三州,明将军坐拥四州,兵精粮足,又有谁敢轻视明将军?”

袁术眼睛一亮,转身对桥蕤、阎象等人说道:“你们听听,你们听听,这才是大手笔。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冯子正,你说得对,周伯奇生了个好儿子。”

冯方笑眯眯地连连点头。阎象却有些脸上挂不住,出言质疑。“周郎的确是大手笔,足不出户却能指点江山。不过眼下曹操正在赶往宛城,如果被他占了宛城,南阳豪强群起背叛,只怕什么宏图伟业都要付之东流了。”

袁术如梦初醒,立刻转身抓住周瑜的肩膀。“公瑾,元图说得有理,眼下的事怎么解决?”

周瑜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将军放心,南阳是帝乡,百年世家数不胜数,不过富贵已久,真正明于事理的人屈指可数,倒是盲从者甚多,否则他们也不会被袁本初虚名所惑。诸位可以想一想,这三十年来,南阳可曾有什么大儒或者名将。天下人一提名士,多以汝颍为众,有几个是南阳人?你们想得起来的大概就是何伯求、许子远吧?”

袁术翻着眼珠,若有所思。南阳人可不都是一群笨蛋嘛,要不然他们怎么不支持老子。阎象等人虽然不同意周瑜的意见,却不好出言反驳。如果说南阳有人才,那岂不是说袁术没有号召力,他们也是睁眼瞎。

这少年郎不仅有见识,更有口才,不愧是世家子弟。

“照你这么说,南阳豪强不足为惧?”桥蕤打量着周瑜,兴趣大增。“万一他们攻破了宛城……”

周瑜笑了。“诸君担心的无非是宛城的家属,可是你们别忘了,那些南阳豪强都是本地人,不仅他们的家属在南阳,他们的产业也全在南阳。他们有这胆量和明将军拼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袁术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哈哈大笑。“好小子,说得对,我倒要看看,谁敢和我袁公路抢宛城。”他神色一凛,煞气横生。“他们不来招惹我便罢,若是有人敢跳梁,看我不灭他全家。”

阎象、桥蕤等人相顾失色。这一去,只怕宛城要有一场腥风血雨。

投鼠忌器

袁术箕坐在胡床上,双手扶着膝盖,一双大眼在阎象等人的脸上扫来扫去,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浑不吝。阎象低着头,桥蕤、冯方、张勋、刘勋等人仰头研究帐顶纹路,有的思考人生哲学,有的干脆闭上眼睛打盹,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心中的焦虑。

谁都知道宛城不出事便罢,一出事便是大事。他们的家眷都在宛城,一旦落入敌手,吃点苦头都是轻的,砍几颗脑袋也很正常。袁术本来就不是最佳人选,跟着他只是因为他姓袁。现在他和袁绍翻了脸,兄弟俩迟早要分个高下,现在又遇到这个情况,是不是应该趁此机会转投袁绍已经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逼他们做出选择。

但是当着袁术的面,谁也不敢表露出这种意思。暴怒之下的袁术什么都干得出来,立刻取他们的性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有孙坚做后盾,袁术有恃无恐。

一想到周瑜少年得志的模样,他们心里都不是滋味。孙坚能打也就算了,毕竟是苦熬了二十年才出头的宿将,他的儿子孙策才十七岁,一战就全歼对方三千人,还临阵斩将。父子皆是名将,现在又得到庐江周家的支持,以后谁能制衡他们。

周家发迹和袁家几乎同时,周瑜的曾祖父周荣就是袁术的高祖父袁安的故吏,袁周两家关系一向紧密。虽然谈不上四世三公,但周家支持孙坚父子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就连袁术也必须对此引起重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当普通部将对待。

当然了,孙坚从来就不是普通部将,他的家属至今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