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35节(2 / 4)

加入书签

“何伯求名扬京都,是南阳豪强的代表,但他却不屑和后将军交往,关系很僵。后将军愿意奉袁绍为盟主时也许可以稳坐南阳,现在兄弟相争,南阳人支持他的恐怕不多。而汝颍二郡名士追随袁绍的更多,袁绍只要派一个人游说,这三个郡集结一万余人支援曹操,并为他提供粮草辎重,一点问题也没有。”

孙坚突然明白过来。“怪不得袁绍自己去河北,却让后将军来南阳,原本他早就知道一旦翻脸,后将军在南阳难以立足。”

“将军所言甚是。”

孙策也是心惊肉跳。说实话,他之前也没考虑这么深。如果周瑜的分析是事实,那袁绍早就做好了准备,根本没给袁术一点机会。怪不得后来袁术被迫离开南阳,也没能占领汝南、颍川,而是去了相对偏僻的扬州,看着汝颍这块肥肉却不能下口,即使争锋也只能打徐州的主意。

“那……公瑾的意思是?”

“要想在南阳立足,必须拿下襄阳。”周瑜有意无意的瞥了孙策一眼,接着说道:“所有的争斗最后都要落实到战场上,只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就算南阳的豪强倾向于袁绍,也不敢轻举妄动。襄阳也是如此,只要将军攻克襄阳,襄阳的豪强就算心有异志也敢怒不敢言。”

孙坚连连点头。孙策看着周瑜,又惊又喜。他知道周瑜有见识,但一直以来,周瑜都没有展露出真正的锋芒。现在机会到了,周瑜敏锐的抓住了机会,表现比他期望的还要好。

孙策笑笑,鼓励道:“公瑾,你有什么建议,就对将军说吧。”

“喏。”周瑜会意,拜了一拜,又道:“襄阳之所以久攻不下,一是我欠缺经验,部署不当。一是襄阳城的确坚固,蒯越也守得紧。如果强攻,损失必然不小,面对曹操时优势有限。既然有人行刺将军,不如将计就计,示弱于敌,诱蒯越出城,于野战中歼灭之。”

孙策沉吟道:“如果蒯越还是不肯出城呢?”

周瑜笑了。“如果蒯越不肯出城,那就集中优势兵力,在曹操的援军赶到之前,先击溃曹操,稳住南阳,断了蒯越的念想。”

孙策也笑了,笑得很欣慰。他最担心周瑜急于求成,现在看来,周瑜说到做到,他一点也不急。

周瑜看在眼里,明白了孙策的心意,微微颌首示意。

这时,韩当冲了进来。“将军,后将军在新野被曹操击败,使者就在帐外,请将军立刻接见。”

孙策大吃一惊。“什么,新野?袁术怎么会在新野,他跑这么快干什么,学夏侯渊吗?”

“伯符,不得无理!”孙坚和周瑜异口同声的喝道,话音未落,一个文士推帐而入,冷冷地扫了一眼帐中诸人,目光最后落在孙策的脸上,不阴不阳的说道:“孙校尉希望后将军和夏侯渊一样身首异处吗?”

将计就计

孙策对袁术一向缺乏敬意,但他在表面上还是比较谨慎的,不是尊称后将军就是称袁公路,很少有直呼其名的时候。今天是特别意外,一时情急,这才脱口而出,没想到被人抓了现形。

孙策扫了那人一眼,见他淄冠锦服,腰间带剑,但额头全是虚汗,足下打飘,显然是长途奔驰到底,严厉的喝斥掩饰不住从生理到心理的虚弱,想必这一仗败得很惨,心里更加不安。

如果曹操是在新野击败袁术,那战事应该发生在昨天夜里,使者丁斐凌晨出现在我的大营,应该是曹操发动攻击的时候他也刚刚上路。这么说,曹操约我见面并不是为了稳住我,而是有信心击败袁术之后,还有时间赶到见面地点。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曹操大军的位置比他预想的更远,应该离新野不远。他在等袁术,并没有真正追上来。

这个奸雄,骗我啊。

孙策郁闷不已,心里不快活,态度也更恶劣。他瞥了一眼那文士。“使者从何而来?半日奔驰两百里,累糊涂了吧?你哪只耳朵听到我希望后将军像夏侯渊一样身首异处?”

“你敢说不敢认吗?”使者沉下了脸,更加严厉。“孙文台,你就是这么驭下的吗,公然对后将军不敬?”

孙坚捂着胸口,一声不吭,身体晃了两晃,突然往后一倒,“呯”的一声,吓了那文士一跳,也吓了孙策一跳。孙策赶了过去,正要说话,周瑜给他使了个眼色。孙策还没明白过来,手臂就被孙坚抓住了。

“别说话,哭!”孙坚凑在孙策耳边说道:“把拍髀给我!”

孙策恍然大悟,立刻抱着孙坚干嚎起来。“将军,将军,你快醒醒,你快醒醒啊……”一边哭,一边借着身体的掩饰,抽出腰间的拍髀递到孙坚手中。孙坚接过刀,一刀刺在自己心口,顿时鲜血如注,吓了孙策一大跳,险些连哭都忘了。

我去!老爹够狠啊。

“将军,将军……”韩当也抢了过来,一看这架势,也扯着嗓子放声大哭。他一哭,外面的祖茂也吓坏了,跟着闯了进来,将孙坚围在中间。他担心孙坚的伤势,步子迈得猛,虽然只是肩膀蹭了一下,却险些将那文士撞飞,一头撞在帐篷上,站立不稳,又滑倒在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