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2节(2 / 4)

加入书签

的黄承彦举了举。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那个话题了。你说造作乃工匠末技,我不敢苟同。我没读过什么书,我只知道人可以不懂文章,但人一定要吃饭,要穿衣。仓禀足而知礼,这是务实,空着肚子弹琴,一日两日还可以,七日八日,就算是圣人弟子也要叫苦的。圣人如果只是活在书里,那只是一部分人的圣人,不是天下人的圣人。如果有谁能种出安期生的巨枣,或者养出吐丝不绝的神蚕,令天下无饥寒,就算他不想做圣人,百姓也会将他当作圣人一般供奉。”

黄承彦沉默片刻,只得点头表示同意。他明白了孙策的意思,黄巾造反,是因为无衣无食,这个问题不解决,说再多的道理都没用。孙策不解决,也会有其他人、其他方法来解决,说不定比孙策还要残暴,后果还要严重。别说他没能说动襄阳豪强团结一致,就算成功了,也只是一时之计,不能长久。

权衡利害,于公于私,和孙策合作才是明智之举。更何况,闺女连家里藏的书都拿来了,这两天又一直在孙策身边,可见对孙策动了心,强行分开怕不太容易。

既然如此,那就搏一搏吧。

黄承彦抬起头,冲着孙策微微欠身。“我闲散惯了,恐怕帮不上将军什么忙。”

“不着急,你可以考虑一段时间。如果你愿意的话,现在就可以帮我一个忙。”

“什么事?”

“我想请你去一趟家父的大营,代我向他祝贺。”

“祝贺?”黄承彦愣了一下,突然明白过来。“孙将军拿下樊城了?”

孙策点头,微笑,不语。

黄承彦目瞪口呆。孙坚拿下樊城这么大的胜利,孙策居然一点也不激动。难道非要拿下襄阳城,他才会有点兴奋的意思吗?这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这简直就是个城府极深的老者啊。孙辅跟他一比,简直像个不懂事的稚子。

看来襄阳保不住了,荆州迟早是孙家父子的。

黄承彦一本正经躬身领命。“这点小事我还是可以做的,我这就起程。”

……

樊城一片欢腾。

孙坚登上城楼,巡视全城,神态轻松中带着几分得意。今天的仗打得很轻松。当黄忠率领五艘战船出现在沔水上,隔断了襄阳和樊城的联系之后,樊城已经士气大堕,唾手而得。孙贲、黄盖同时出击,仅仅半个时辰就拿下了樊城,黄祖束手就擒。

但是让孙坚最满意的却不是拿下樊城,而是连刘表都请不动的名士庞德公主动来到他的大营。这让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特地请庞德公登上城墙,与他并肩而行,让那些俘虏看看他孙坚并不是一介武夫,也能和名士往来。

这些都是儿子孙策给他带来的好运,先是庐江周氏,现在是襄阳庞氏、蔡氏,将来还有更多的名士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再也不用举起手中的战刀维护自己的尊严了。面对袁术身边的那些豪强,他也不用自惭形秽,大可挺起胸膛。

就在孙坚心满意足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庞德公有些走神,没和他说话,却盯着城外看个不停。他一时窘迫,正想说什么,庞德公指着城外说道:“将军,那是蔡讽的长女婿,沔南名士黄承彦。看样子,他应该是给将军道贺来了。”

孙坚大喜,忍不住咧着嘴,乐出声来。

在其位,谋其职

黄承彦的到来让孙坚的兴奋达到了极点,他正准备亲自下去迎接,周瑜抢上一步。

“将军,我去迎迎黄君。”

孙坚会过意来,连忙点头。“公瑾,不用你去了。伯阳,黄君不仅是沔南名士,更是我家亲戚,你去迎一迎吧。”

孙贲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听到孙坚这么一说,这才想起弟弟孙辅和黄承彦已经是连襟了,连忙主动请缨,下城迎接黄承彦。见到黄承彦,他报上姓名,黄承彦立刻知道了他的身份,心头有些委屈。

蔡珂年纪大了些,又是嫁过人的寡妇,要不然的话,她就可以嫁给孙策,而不是孙辅了。黄承彦虽然看不上孙贲,但事已至此,他也客客气气与孙贲叙了几句闲话,随孙贲上城,来到孙坚面前。

“将军,沔南黄承彦,奉令郎之命,来贺将军得胜。”

孙坚一听,立刻明白了。黄承彦已经决定辅佐孙策了。他心中大喜,却没有想太多。一旁的庞德公却是吃了一惊,连连向黄承彦使眼色。黄承彦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庞德公虽然有一肚子的疑问,也只得暂时按住。黄承彦向孙坚报告了蔡洲的情况,又汇报了孙策要请示的问题,这才有机会和庞德公走到一旁。

“承彦,这是怎么回事?”

老友面前,黄承彦也不掩饰,把自己游说习杨诸家不成,而孙策又托以肺腑之言,请他辅佐的经过说了一遍,只是掩去了女儿黄月英已经成为孙策侍读的事。庞德公听了,哭笑不得。他有点后悔。早知如此,就算自己不出山,也应该让儿子庞山民先跟着孙策。现在后来者居上,反倒让黄承彦占了先。这时候就算他亲自出山,也很难在孙策心目中占据第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