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21节(2 / 4)

加入书签

样?”

“今天两艘战船出战,弓弩手一百人,前后不过一顿饭的功夫,他们射出的箭至少有两千枝。如果攻襄阳城,按两万大军算,至少有五千弓弩手参战,少了不能少,一天也要五万枝箭。一枝箭大概三到五钱,利润在半钱到一钱之间不等。如果蔡家能揽下这个生意,他攻襄阳一天,你们就能赚三到五金。”

蔡珂愣住了,盯着黄月英看了又看,像是活见了鬼。

黄月英掩着嘴笑了起来。“小姨,你别这么看我,我这是偷偷告诉你的,你可别把我卖了。孙将军说天下将乱,乱世最贵的东西有两样:一是粮食,二是军械。不管是多么善战的将军,要想战胜对手,这两样东西缺一不可,他也不例外,这两天一直在筹措这些东西,费了不少心思。”

“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让出土地,要他把军械交给我们来做?”

“甚至于土地都不必出让,只要你们能供应他粮食就行。”黄月英说道:“要土地最终目的还是要粮食,你们只要不囤积居奇,坐地涨价,甚至有粮不给,他又何必和你们撕破脸,杀得血流成河?”

蔡珂恍然大悟,拉着黄月英就下楼。“走,找你外大父去。阿楚,你阿翁说得没错,你若是个男子,一定能光宗耀祖。我说你这小脑瓜是怎么长的,怎么会想这些?”

“小姨,就算是个女子,也可以不让须眉啊。这可是孙将军说的。”

“哈哈,孙将军说得对,我们不比男人差。”

主观能动性

蔡讽既不是蔡珂这样的妇道人家,更不是黄月英这样的小朋友,他是老谋深算的蔡家老家主。听完黄月英的建议,他一点激动也没有,反倒疑虑重重,反复询问黄月英事情的经过。孙策这两天究竟做了什么,又对她说了些什么。

黄月英这两天为孙策读书,其实在孙策身边的时间并不多,而孙策对《左传》的兴趣也不怎么浓,有时候居然睡着了。他和黄月英的交流不多,基本不谈学问,偶尔说一些闲话。至于筹措粮食和军械的事,也不是特意对黄月英说的,而是黄月英自己的推断分析。

蔡讽很满意,摸着黄月英的头。“多留心,别急着发表意见。我蔡家已经是他嘴里的肉,不是我们愿意就可以。再等等,等他碰了壁,我们才有机会。”

黄月英心领神会。“大父教诲的是,是阿楚太急于求成了。”

蔡讽调侃道:“你急于求成,是想帮我们,还是想帮孙将军?”

黄月英脸一红。“我……都想帮。”

“帮我们情有可原,想帮他,却是为何?阿楚,你别忘了,他可杀过我蔡家的人,现在还占着蔡家。”

黄月英咬着手指头,眼神闪烁。“我觉得……他杀人也是被逼得没办法,如果有办法,他是不会杀人的。相反,他想救人,救很多人。”

蔡珂有些不乐意了。“你这小丫头,胳膊肘往外拐啊。”

“他这些天常说起黄巾军,说那些失去了土地,衣食无着的黄巾军可怜,他想给他们找一条生路。你们应该知道,他父亲孙将军就是靠平定黄巾起家的,若不是心有大仁,他怎么可能同情黄巾。”

蔡讽叹了一口气。“黄巾可怜,难道我们就不可怜。我们的家业也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积累起来的,又不是沔水冲来的。他就这么抢了去,我们以后怎么办?”

黄月英也叹了一口气,乌溜溜的眼晴里露出一丝迷茫。

……

有钱能使鬼推磨。摆在工坊里的金子极大刺激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日出之前,三艘战船不仅修补完毕,而且装上了撞角,随时可以重上战场。

孙策检查之后,非常满意,立刻命人将金子放了下去。每个工人一金,三个工头另外再加一金,一共发掉一百二十七金,剩下七十三块金饼。孙策命人叫来打造撞角的铁匠,一人发了一金。铁匠们捧着金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向孙策致谢都忘了。

作为附庸,他们在蔡家干了这么多年活,勉强有个温饱就不错了,什么时候拿过这么多钱啊。

有一个铁匠捧着金子还不敢相信,放进嘴里狠狠咬了一口,然后看着清晰的牙印,忍不住哭出声来。他一哭,其他人也忍不住流泪,一群大老爷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得人心酸不已。

孙策也有些心酸。部曲、附庸不是那么好做的,平时卖力气,打仗的时候还要卖命,赚多少钱都是主家的,跟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可悲的是他们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本质上和奴婢没有太大的区别。

放心吧,老子就是来解放你们的。

孙策这么想倒不仅仅是因为同情,而是要激发工匠们的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真正从蔡家手中争取过来来。不管他怎么努力,豪强们都不可能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他只能想办法争取这些没有希望的农民和工人。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人就算不造反,也不会主动考虑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你只要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就能爆发出令人生畏的力量。即使仅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