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节(4 / 5)
种初衷,还是选择了更为吃力的后者,这才让老人在旁观者眼中是输了一筹给徐凤年。
隋斜谷又不知如何想法,不愿就此罢休,还要再战一场。
听潮阁楼传来一阵嗡嗡响声,如无数蚊蝇聚集在一起的细鸣。
徐凤年欲言又止,终于还是没有说话。
我会受伤,但你会死。
知晓其中意义的隋斜谷笑了,手指缠起一条长眉,轻轻打结,问道:“不试怎知?”
赫连老人重重叹了口气,有些哀伤,“为何执意如此,世间剑道难道真要在这一代由盛转衰吗?”
听潮阁内瞬间万籁寂静。
仅有一剑掠出高楼。
名剑蜀道。
在褚禄山千骑开蜀之前,早有青衫剑客一人一剑开蜀。
徐凤年踏出一步,膝盖微蹲,右手双指并拢,左手以握刀之姿握剑,直指隋斜谷,指向这个曾经跟羊皮裘老头互换一臂仍未分出高下的吃剑剑客。
于李淳罡而言,天下再大事,一剑了之。
对于跟江湖愈行愈远的徐凤年来说,江湖再好,只要他还是北凉王,那也是只能隔岸相望的风景了。
哪怕那座江湖里,还留有羊皮裘老头儿的背影,老黄的剑匣,温华的木剑。
他也只能留在北凉,就像王仙芝留在武帝城。
他在北凉,不去管天下事,可这不意味着谁都能来北凉做出过界之举。
这一刻,听潮湖湖面上,蓦然怒放出铺满整座湖面的一大片紫金莲花,不似人间物,恍恍惚惚,摇曳生姿。
刹那塑就紫金身,一如当年高树露。
隋斜谷仰天大笑,一气骤然长吐。
吐出了百年吞食的千百剑气。
武帝城那极为缓慢的入城一剑,王仙芝四个徒弟联手,看似被于新郎拦下最后半剑,其实那一剑不过仍算半剑而已,有形却无神意。
此时此刻,才是隋斜谷想要问剑天下第一人的完整一剑。
霜杀百草(一)
接着永徽年号尾巴上的祥符元年,这一年即将入冬收尾,虽然新年号很喜庆,但显然这一年中并不安生,前半截与后半截,天壤之别,先有陈芝豹入京担任兵部尚书,与徐家彻底划清界限,是大喜事,然后是空悬已久的太子之位水落石出,分封诸王出京就藩,也顺顺当当,更是喜事,后有殷茂春主持官员大评,有条不紊,如庖丁解牛,无愧隐相之誉。若不是徐凤年世袭罔替北凉王,祥符元年的前半年,尽是好事。然后便是多事之秋了,广陵道大乱,兵部侍郎卢升象为帅,藩王靖难,两位春秋功勋老将一个战死,一个至今被困,十数万精兵悍将就这么打了个水漂。在霜降时分,尚未真正入冬,就听说北莽百万大军要南下中原,如果不是把西北作为切入口,离阳朝野估计就都要焦头烂额了。但卢升象的主帅位置无疑岌岌可危,儒圣曹长卿也在广陵道东线露面,跟广陵王赵毅对峙,一触即发,就在这种时候,另一条更壮阔的大东线上,总领北地军政的大柱国顾剑棠依旧按兵不动。蜀王陈芝豹如泥牛入海无消息,燕敕王赵炳存心隔岸观火,作为国都的太安城,如果不是等来了暮年出仕的齐阳龙,在这个秋冬交替草木黄落的时节,恐怕早就人心惶惶。
太安城是实打实的寸土寸金,许多可以每日参与朝会的官员劳碌二十年,也不见得买得起一栋宅子,而且是越往后越买不起,前些年就有过一场惨剧,住处偏远的某位官员为了赶上朝会点卯,竟然在清晨暴雨中溺死河道。当今天子号称坐拥江山,却是个近乎偏执的勤俭君王,而且对于宗室勋亲也严加管束,以往朝代皇亲国戚们的侵占民产,在开国之后不需要一代人就会愈演愈烈,在本朝却极为罕见,就愈发凸显得坐龙椅的他异于其他帝王。但皇帝陛下从不吝啬对那些股肱重臣表露慷慨,除去那一拨永徽之春中出人头地的寒庶书生,近年就有陈芝豹,卢白颉,卢升象,这三位兵部大员,入京伊始就住上了一等一的朱门大宅,赏赐无数。
但是这些人依然都比不上齐祭酒,齐阳龙的宅子,旧主是在先帝手上剥夺世袭罔替的一位郡王,嫡长子早已降爵为镇国将军,这不算什么,为了照顾曾经自号越地清馋的齐阳龙,从不在御膳房玩花样的赵家天子专门在齐府内设置了一个越灶局,从旧东越境内找了两位精于烹饪的大师傅,只为了伺候齐祭酒的口味,因此齐阳龙连地方官新任京官的乡随俗都省了。齐府这么一个风水宝地,自然是让满城的达官显贵人人趋之若鹜,都以能够跨过齐府门槛为殊荣,而各自的身份高低,底蕴深浅,好事者喜欢以入府时间前后作为评判根据,一时间齐府的大门成了龙门,这是张巨鹿当年执掌尚书省后也不曾出现的空前盛况,不过这也跟张首辅的不近人情有关系,齐祭酒则大不相通,齐阳龙不拒天子赐下的豪宅绢帛,也不拒同僚相赠的雅玩藏书,有人粗略估算过,就这么不到一月时光,齐府的铁剑琴胆楼就收纳了不下八十部皆是“计页酬钱,一页一金”的“奉书”,大奉王朝的奉版书,公认用纸考究、书体古朴和刻印俱佳,须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