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0节(1 / 4)

加入书签

在关中,曹家长期镇守固原等边镇,关西精锐就有三万众,在控制秦郡之后,兵力更是增加了一倍有余。梁家河淮之间也有六万多兵马,青州及登州镇军,也有两万兵马,长淮军陶春所部两万兵马,在燕京内围里的京营军还有六万兵马、以宣镇军及陈芝虎所部为主组成的西路勤王军有三万精锐,宣府还有万余兵马坚守不降,津海军有两万守军。

认真计算起来,南朝在北线能调动的兵力还有二十五六万众,其中堪称精锐者,也有十万之数。

相比较之下,东胡人能调动的兵力,以六万东胡精骑为核心,也就二十万众左右。

要是南朝诸势力之间能齐心协力,东胡人也只有退出关外一途。

很可惜啊,这年头谁对朝廷越忠心,下场越是不堪,以致到这时谁都不肯尽心来救燕京。

“我觉得,津海还要先打,”叶济罗荣又将他这些天来的思考在脑子里整理了一遍,说道,“不打下津海,我们更不能投入兵力打燕京。要是奢家改变主意或支撑不住,在南边全面收缩,江宁就能调集大量的援军走海路,运到津海,到时候我们就会更加的被动!”

“嗯!”叶济尔点点头,说道,“猝然攻之而难得,需层层推进才瓦解之……我想调整一下部署,香河大营让你去负责……”

“我去香河,谁去宁河负责打津海?”叶济罗荣问道,“老三可抽不出身来啊!白山的话,经验总还欠缺一些。”倒不管叶济白山就在身后,叶济罗荣直截了当的明言他还不能堪任一路之主帅,特别是组织攻打津海这么重要的战事,非老将、老帅不能胜任。

这种集结数万兵马、组织一个方面攻守的大规模战事,自然只能用叶济家的子弟为主帅。

“白山守蓟州,我亲自去宁河!”叶济尔说道。

“那改国号之事,这趟也定下来?”叶济罗荣问道。

“这趟就定下来,”叶济尔说道,“就依前议所定,定国号为‘大燕’,改元‘天命’,诏告天下……”

中原正朔,越朝之前为陈,陈之前为燕。

燕在中原立朝仅延续百余年,就给陈朝推翻,有残余王族逃入漠北,迄今已经近六百年的光阴。

叶济部从崛起白山黑之间,就自称为燕王遗裔来召合诸部,先后征服燕东诸胡崛起燕山之北,又征服燕西诸胡为属部。以“燕”为国号,以“天命”为年号,除了要将燕东、燕西诸胡都直接统合进来之外,更是直接暴露出要恢复前燕为中原正朔的野心。

攻守之谋

蓟州原是蓟镇军的冶所,叶济尔占了李卓当初署理公务的官房为行宫,也是南征军的王帐行辕,周知众随汗王叶济尔、穆亲王叶济罗荣及郡王叶济白山等人进城后,就直接进入行宫用宴。

除了叶济罗荣、周知众等将给军务耽搁、不得不到最后一刻才成行外,冀西、燕南以及燕西给召来议事的将臣,已经先他们一步赶来蓟州。

在青墙岭诸战中或降或俘的袁立山、张希泯、杨文昌等人也都给请来列席。

从南朝靖北侯之变后,东胡占了辽东,在叶济尔的治下,就大规模的任用汉臣,甚至还在辽东开科举士,此次随叶济尔南征的汉臣,进堂赴宴的,差不多就占了将近半数。

虽说堂上诸人,汉臣占了近半数,但汉臣的地位明显要低一些,甚至都比不上燕西诸胡、高丽国出身的将臣。

辽东汉臣还要好一些,辽地本来就胡汉不分。越朝从高丽手里抢来辽东,也就百十年的时间,到今日失去辽东也有十六七年了。辽东的汉人对南朝没有什么归附属,自然也更得信任,堂上的汉臣,也是以辽民为主。

周知众等降臣降将,地位则更要低一等,自然也要抱成团,互相取势,但同时也担心会受到猜忌,惹来杀身之祸。

周知众本也不认得袁立山、张希泯、杨文昌等人,他一直都在燕西率部参战,对这三人也仅知其名、未见其人,经孙季常介绍,才算是正式见过面。

这三人里,除了杨文昌彻底降了、还立马跟新主子献媚说服昌黎守将弃城归降立了首功外,张希泯、袁立山二人实际上还给软禁着,这次是给叶济尔强行邀来赴宴。

袁立山坐在位子上,有些忐忑不安。北地一战,郝宗成所部主力被击歼,他率部给围在青墙岭,路断粮绝,没有生还的希望,就降了。降了之后,袁立山坚持不受官职,但狠不下心杀身殉节,又不屑与其他降将叛臣亲近,这次给强行邀来赴宴,坐在降将叛臣之间,内心实在是煎熬得很。

叶济罗荣地位特殊,虽无继承汗位的可能,但叶济尔待他甚重,每逢重要场合,都在身侧置席待他。

叶济罗荣眼睛睃着袁立山,低声问叶济尔:“他还是不肯降顺、就任将职?”

叶济尔微微摇了摇头,表示暂时还不能竞功。

叶济罗荣可惜的咂咂嘴。

蓟镇军虽先后以李卓、郝宗成等人为帅,但袁立山、程庭桂二人实为蓟镇诸将之首。

程庭桂已经战死不去说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