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2节(2 / 3)

加入书签

有奖赏固然是好;无奖赏,难道还不为朝廷效力了?”又说道,“听言李兵部已卸职返回京中待命——李兵部伐辽西不力,然朝廷善守伐之臣,李兵部之外也廖廖无几……”

黄锦年听林缚的话音有保荐李卓之意,心里有些不悦。不过李卓已无兵权在身,林缚说这样的话也不犯忌讳,至于朝廷会不会采纳,那是另说。

“河淮流寇剿而难清,年前又东进再犯淮泗。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我欲建议朝廷暂行招抚,以为缓兵之计。不知黄大人以为如何?”林缚又说道。

红袄军东进之事,刘庭州、黄叔恩的参劾折子包括林缚的请罪折子,都送到京中。

如何处置红袄叛匪,是剿是抚,朝廷里也是争议不休。户部官员的主流意见还是以抚为主,毕竟人杀光了,田地让谁去种,户部跟谁去征税粮?主剿官员倒是便利,直接质问:要抚,拿什么去抚?

不管怎么说,这时候朝廷是不会轻易处置帅兵大臣的。宿豫、睢宁二城失守,也不可能将责任追究到林缚头上。万一将林缚逼急了,逼得他狗走跳墙,这个后果是大越朝此时无法承担的。

“林制置使若有此议,或可呈折子向朝廷以抒己见,”黄锦年说道,“我想圣上以及朝廷诸公会考虑林制置使的意见的。”

“好。”林缚点头说道。

按照规矩,林缚不奉诏不能踏入津海的土地,所以还要在津卫岛等候朝廷的命令。黄锦年先告辞离开津卫岛,回衙署安排派人进京报信一事;林缚将他事先写下的折子交给黄锦年,要黄锦年派人一并送入京中。

黄锦年、张文灯等人离开,津卫岛上已没有外人,林续文问道:“淮东到底能抽出多少兵卒来?”

林续文对淮东情况还是颇为熟悉的。

淮东总兵力也许要超过三万,但要防备奢家的浙东水师从海路突袭,淮东在嵊泗诸岛到包括江门、鹤城、崇州在内的内线,都要留下足够的守御兵力……能抽出北上勤王的兵力远没有林缚刚才对黄锦年所说的那么乐观。

“真能调来勤王的兵力,半数左右,”林缚说道,“淮东骑兵就算全调过来,也就三千人左右。崇州以长山营为主,上个月才扩编到二十营。水军倒是全线收缩到嵊泗防线以北;此外,黑水洋船队也都在鹤城、崇州集结……”

黑水洋船队从去年夏秋之后,编入四营亲卫营甲卒,全部改为武装商船。粮道暂时中断,黑水洋船社所属的海船完全可以作为合格的运兵战船来使用。

崇州预备兵力甚多,训练也有一些,但林缚对主力步营的扩编,更重视兵甲的完备。

淮东军械监虽说在过去一年卯足了劲在打造,直辖工匠人数是一增再增,但兵甲储备也就五千套出头一些。长山营上月扩编到二十营,已经是极限了。

当然了,真到危急关头,进行极限动员时,步卒能每人发一支枪矛作战,就算是不错了。淮东的枪矛储备还是充足的,一支铁枪刺矛,耗不了多少铁,打造也远比钢刀简单。

即使比刚才跟黄锦年所言,淮东能抽出来的勤王兵力只有半数,林续文还是觉得心满意足的。

津海军才有十营战兵,其中编有一营骑卒;淮东能抽出北上勤王的兵力差不多是津海军的两倍有余——这样在津海就有两万精锐能用,而且还有淮东水军保住海上后路不失,守住河间、沧州、津海三城,应是有相当大的把握。

只要他们能守住冀东地区,宣府军与京营大军守住京畿,限制叶济多镝率骑从冀东与京畿之间的空隙穿插到蓟州去,形势还是大有可为的,关键朝廷做决策要快。

要是等叶济多镝率部打入蓟州,断了蓟镇军的退路,导致蓟镇军在辽西给歼灭,形势就彻底崩坏了。除非淮东能将工辎营的系属兵马全副武装后,运来津海,不然都很难扭转北面的形势——但是这么做,对淮东有什么好处?

这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时间上赶不赶得及以及在定州一带集结休整的虏骑主力,下一步的进攻方向会是哪里?

想到这里,林续文脸上忧色不减。

“燕京形势真的有救吗?”林续文问了一声。

“难说,”林缚不尽不实的说道,“看朝廷的动作够不够快!我来津海之前,就下令两千骑卒过破车砚关进入山东了,此时应在阳信以南地区待命。我会立即派人过去联系。只要朝廷圣旨一下,骑卒可以最快赶到津海来,倒是可以阻止河间府的形势糜烂下去。不过津海这边,仍然要以最坏的打算做准备……”

青州那边,淮东只要跟陈/元亮、顾嗣元等人打声招呼,周普率骑营秘密潜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能为骑营提前进入燕南争取出五六天的时间来——这个非常关键。

津海军有战兵六千,短时间里守三座城池不成问题。但河间府若给大量虏骑渗透割裂,三座城池,沧州、津海靠海,还好说一些,河间就成了孤城。

有两千多精锐骑兵来援,作为机动战力,除非叶济多镝一开始就以河间府为主攻方向,不是这边的形势就不至于崩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