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汉天后 第179节(1 / 4)

加入书签

“不过是刘彻的一面之词,李家有多大能耐,也值得你动手。”陈娇不屑的笑了一声,“罢了,李家人我不关心,你也不必为难。陈家的事自有世子打理,你不必插手。”

陈娇最终没有把刘彻害死麒儿的猜测告诉君爱,这又是一个不该让别人知道的事情,她不想自己的弟弟又在冲动下做出不理智的事,他能为了麒儿去宣室殿找刘彻要一个说法,足见他的愤怒和对她的深刻感情。然而刘彻无法允许更多的人知道他杀子的真相,她自己无忧无惧但她不能害了君爱。

“长姐……”陈君爱蹙起眉心,最后无奈叹道,“我和陈家,还分得开吗?其实从一开始就分不开,父亲故去我身在疆场未能尽孝,我流着陈家的血,却没有尽到保护陈家皇子和你的责任,听到麒儿离世的消息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会那么后悔和难过,我感到耻辱和痛恨,痛恨我自己的幼稚,痛恨我太晚才明白。其实,陈家的责任就是亲情,我若想挣开我的家族,就是鲜血淋漓的抛弃我所珍惜的每一个家人,长姐,我现在才知道,我做不到,请你原谅我当初的叛逆。”

☆、 担心失去

“你不用自责,君爱。我现在反而觉得,你的选择是对的。”陈娇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你做好你自己就是对陈家最大的责任,现在的你就很好。我倒是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陈君爱望进陈娇的眼中,语气平静却足够坚定:“如果我足够好的话,你就不会有机会说这些话。”

陈娇与他对视片刻后移开眼眸,苦笑摇头什么都没说。

“长姐,我要回堂邑侯府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做。”陈君爱站起身,深邃的眼睛似乎又多了几许幽暗。

单于遁逃,两军对垒忽悠死桑,现如今匈奴主力已经远走,西北的布军再拖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刘彻下了令卫青班师回朝的旨意,盖上玺绶御印又分外抑郁。

最近的事够他忙了,又是战事又是水患,最无奈的还有百口莫辩的压抑和无人理解的孤寂。

刘彻走下御阶,负手站在殿中,孤高挺拔的身姿立于殿中。

他望着未央宫的夜色,黑暗中,点点燃起的宫灯屹立在汉白玉的石阶的两侧,却驱散不开浓重的沉夜。

刘彻的目光放远语气带着淡淡的喟叹,向着大殿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史官说:“司马迁,这外面的夜色,真令人厌倦。”

没有回答,年轻的司马迁绕到矮几前面,跪地匍匐,却并无半句可言。

“朕觉得,这十三年过的,真是弹指一瞬,想起来,这未央的夜似乎还是当年的样子。”

司马迁低声道:“陛下,夜深了,请陛下保重龙体。”

刘彻“恩”了一声,转过身去看向主位旁边的司马迁,微微笑了,笑容里尽是落寞。

“朕都忘了,十三年前的未央宫,你是没见过的,那时候这里坐的还是你的父亲。”刘彻一步步走上台阶,似乎也是想放松一下紧绷的精神,朝司马迁问道,“司马迁,你娶妻了吗?”

坐在宣室殿里的天子往日都是威严强势不苟言笑的样子,司马迁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忽然问这个,他知道史官很多时候是不需要也不能够回答天子的话,但是这一次,天子问的那么直接。

他还很年轻,他不会像父亲那样把最简单的话迂回无数个弯,也揣摩不到盛年睿智的天子到底有何等心思,他只是老师的回答:“是,陛下,年中的时候已经成亲。”

刘彻以一个轻松的姿态坐回主位,随意的靠在倚靠上讲授搭于膝头。连续的理政让他感到很疲劳,这时便有意放松,很感兴趣的问司马迁:“哦?你既然新婚燕尔,却不与其他史官排换,这些日子每夜都在宣室殿伴驾,难道不怕怠慢了你的新婚妻子?”

司马迁白皙的脸颊微微红了,唇角有一点愉悦的上扬却又觉得不合时宜,强行抿唇按了下去。

“这有什么好掩饰的,情从心发。”刘彻笑起来,声音放轻好像想起了很遥远的事情,低语如同自言:“朕刚大婚的时候,也经常想要到她身边去,就跟她在一起哪里也不去。却也如你一样身不由己,多数时候都好在这宣室殿了。”

司马迁没回答,倒是真因为天子的那句“情从心发”激起了对新婚妻子的想念,想起来就真的,浅浅的,淡淡的,很甜蜜的笑了。

刘彻看着司马迁那副少年青涩的样子,不禁挑眉无奈一笑道:“朕没什么事了,你下去休息吧,明晚朕准你回去,不用整完耗在宫里来。”

司马迁不禁惊喜的抬头,看到刘彻看着他像看着可笑的小孩子一样就有些挂不住,赶紧低下头去说不敢。

刘彻摆摆手,然后站起身道:“朕不想把话说第二遍,再推辞就别回去了,以后天天晚上住在宫里全你的忠君之礼,朕给你把俸禄翻倍。”

司马迁宁愿俸禄减半都不想天天晚上陪着理政到深夜的天子看奏章,他还惦记着自己的新婚妻子呢,连忙谢恩。

司马迁走后刘彻更觉得孤独,宣室殿大殿里的烛火一闪一闪的在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