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汉天后 第68节(2 / 4)

加入书签

味,想了想也没有什么话能有效的安慰大长公主,只道:“母亲也不要说什么,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听陛下说下个月月初就选个吉日就要册封母亲为太主。”

大长公主点点头,看起来还算满意,对陈娇道:“这些日子我问彻儿要了不少赏赐,你父亲的丰邑也另外让彻儿加了几千户,我想着这样做也能宽宽你父亲的心,看着陈娇皇宠有佳。”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陈娇都知道大长公主终生富贵也挥霍无度,在别人眼里她母亲的贪欲极大,甚至前世刘彻到后来也对她无休止的贪婪颇有不满,可是陈娇无法说什么,母亲自然有母亲的难处就像刘彻这个天子也有他的身不由己一样。

“阿娘,这里没有外人我说几句话只给阿娘听。”陈娇看着大长公主满是女儿的诚恳,“彻是阿娘的侄儿又是女婿,您和父亲对他有拥立之功,问他多要封赏也无可厚非,不过母亲千万不可跟朝中窦家的那些表亲大臣走得太近,更不要把他们的话往太皇太后的耳朵里传,彻对窦家现在忌惮的很。”

大长公主以为陈娇要跟她说什么大事,没想到竟然只是她往日结交窦家权贵的事,于是满是不在乎的说:“有太皇太后在,彻儿能把窦家怎么样,还不是……”

“阿娘,我说了,彻是忌惮窦家,不是对太皇太后不满。”陈娇打断大长公主道,“太皇太后跟陛下是至亲祖孙,无论陛下现在招贤举荐,还是除关检举,这些政策太皇太后都不太过问,显然是有意锻炼他,可是那半朝的窦姓大臣因着自家不法行为被检举的事天天到长乐宫面见太后,哭诉的人多了太皇太后也不耐烦,训了彻几回;更有那些窦家的小人在太后面前诋毁彻接近儒生就是不尊太皇太后,越说越不像话了。”

“这事,我也有所耳闻。”大长公主也蹙了眉头说,“可是彻儿年轻……”

“哎,彻毕竟是天子,他现在年轻早晚是要亲政君临天下的。阿娘你现在和我阿爹就是不能好好的沟通,自以为都在为咱们家谋划,度有些急功近利。其实你要真的想让咱们家常贵不衰就要时常在彻和太皇太后之间斡旋,说到底于私咱们才是骨肉至亲要比那些窦姓人近得多,于公你帮天子说话他还能不念着你这个做姑姑的好吗?况且还有我在这里,您这些事比要万户食邑都更有用。”

大长公主听陈娇这么一分说确实也琢磨过一些味来,她这几个月满心都是堂邑侯的病情和陈家未来的安慰,很多事办的都急功近利没有做好长远的打算,这样一想确实是陈娇说的更有道理。

“阿娇,你这孩子还真有你阿爹想事情的样子呢,不愧是我刘嫖和堂邑侯的女儿。”大长公主唇边带了一点笑容几分骄傲的看着陈娇。

那是当然,她陈娇可是被她父亲手把手教大的,想要做一个保得住家族,受得住地位的皇后,她可不能只有母亲的威势和霸道,心思和权谋也少不了。

“阿娘,我今天就跟彻说,您有了封号也不要让人叫什么‘窦太主’,就让彻表示对您的尊重,直接在‘太主’前面加个名号,比如‘荣尊太主’这样可好?”

虽然只是一个小改动,却足以证明大长公主的立场,她不是窦家人,她是刘家人,刘家人当然会全心全意支持刘家的天子。

“好,就这办,听你的。”大长公主也是大汉权势顶端少有的几个人,封号改动的含义她当然明白。

新婚的欢快日子往往过的飞快,眨眼大长公主的加封仪式都过去了两个月,如今已经是盛夏七月。

刘彻的建元新政也已经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虽然这一次改革变动很大,但在起初还是很顺利的,至少现在刘彻每天都兴致勃勃忙的不亦乐乎。

☆、 情况复杂

但是有一天陈娇忽然听说了一件事,刘彻的老师丞相卫绾请辞告老,卸去丞相之职,而且卫绾要求的十分急切。

此事一出刘彻一下就更加忙碌起来,总理政事辅助天子的丞相要换人先不说这手头经理的事务要如何分派,单说下一任丞相的人选都有够麻烦,此时各方士族列侯力量都紧盯着刘彻,外戚和藩王更是蠢蠢欲动也想在丞相人选的推介上分一杯羹。

刘彻在清凉殿里住了两天没有回椒房殿,他已经千头万绪甚至疲于奔命了。

这么复杂的局面下陈娇很能理解刘彻作为少年天子的苦闷与烦躁,所以她决定去看看刘彻。

晌午过后陈娇趁刘彻平日午休的时间来到清凉殿,盛夏炎炎,她猜测忙碌了一早晨的刘彻在午膳过后的这个时候一定没心思再去处理政事。

“陛下今日中午就进了一小点汤水,饼饵一口都没吃。”

曹小北从小跟着刘彻,知道自家主上与陈娇情深,他自小也受了陈娇不少照拂,对陈娇很亲近,是以陈娇问起他刘彻的近况他就说了出来。

“娘娘,陛下可真不容易,每一膳吃得那么少,每天还要见那么多大人,还要早晚到长乐宫去垂询太皇太后对政事的意见,还要去见太后娘娘,夜里还要处理政事熬到二更天,小人看着都累。”

曹小北一边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