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穿书) 第123节(2 / 3)

加入书签

但具体多少岁去考就不知道了。唯一知道的是他二十六岁的时候考中进士,然后是第八十九名。自己小时候还嘲笑过他一直在退步,从来没超越呢。

云知府摇头,“你爹与我不同科,未曾留心。”

他接着跟许淙科普了一下同年,说同一科考中的,并不只是互称同年那么简单。而是会刻一本《序齿录》,这本《序齿录》按年龄从大到小往下排,不过也有按照当年名次往下排的,端看彼时各人意愿。

其上会有姓名、地址、字、号、出生年月等,更会把重要的三次考试也就是乡试、会试、殿试写上,细致的还会有观政衙门以及初授官职。至于科举时会写的三代名讳,此《序齿录》也不会拉下,而且还会更详细,比如长辈官职、母姓、祖父母及父母存亡情况,家中伯叔兄弟名及官职、妻姓、子侄名及官职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你的同年们能把你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至于其他人,只要不是特意去打听,往往是不知道的。

许淙恍然,怪不得当初许明成知道赵知府是老师的同年,马上就写信询问了,原来还有这样的事啊。同年们真的是把你全家上上下下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古代的同学录有点点可怕啊!

想到这里,许淙有些好奇,于是询问:“老师,我能看看您的《序齿录》吗?”

这也没什么不能看的,当初刻印的时候,有些人还会多定几本,以便留着送人呢。所以云知府说了个地方,让许淙自己找了。

许淙还就真的踮起脚,从书架上把那不算薄的一本书找出来了。

翻开仔细一看,他就暗暗咂舌。

他心想这《序齿录》还真跟老师说的那样,什么都往上面写啊。并且除了那些之外,每个人还会附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有的文风还是很明显的。

翻着翻着,他就看到了老师。

他的老师云光霁,考上进士的时候年纪不太大,最起码是没有许明成大的,所以跟有些四五十岁把孙辈都写上不同,他只写了一个长子,也就是大师兄云麒。而且许淙还从上面看到当时云阁老还不是吏部尚书,应该是后面升上去的。

除了老师之外,还有一个熟人,那就是赵知府了。

虽然已经知道赵知府是个好人了,但许淙还是仔细看了一下。跟他之前了解的一样,赵知府祖籍充州,父亲是一个举人,除此之外他们家就没有其他人有功名了,另外上面写的妻为周氏,这个也没错。

不过长子赵胜的名字没在上面,也不知道是没写呢,还是当时他还没有出生。而且从他的年龄上看,比老师还要大啊。赵知府考上进士的时候,年龄和许明成差不多。他这样的年纪在同年之中,还属于年轻有为的。

整本《序齿录》粗略一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科举催人老!

许淙笑了一下,然后就把这本书合上了,不过在合上之前他也记下了老师特地提到的几个人,据说都是他的同年好友,如果将来去了人家地盘,得专门去拜访的那种。当然现在是不用的,他们都在各自的任上不在徐州。

从老师处得知自己明年就要下场,许淙只紧张了一会儿功夫,就又淡定了起来。尤其是他回去一问,发现其他人也都在备考的时候,就更淡定了。

考试而已,他一点都不怕!

就是年底回到了家里,他也信心满满,“爹,老师说我今年过完年就不用去徐州了,先回庐州考乡试,考完之后看看情况再说。”

“爹,你的钱袋准备好了吗?”

许淙一下马车,就紧跟在许明成身后追问,“我考中秀才的时候,你可是给了二十两银子的,举人可比秀才难考,你得给更多才行!”

奖金多多!

这才是考取更好名次的动力!

许明成原本还欣喜于儿子回家的,听到这话顿时哭笑不得。

他袖袍一甩没好气道:“少不了你的,我看过几年等你加冠取字,其他都不用想了,直接取个钱篓子就好。”

这话许淙就不爱听了,他怎么会是钱篓子呢,明明是正当收入,而且他还记得以前许明成曾经说过自己的名字会让老师取的。

所以他毫不客气地说道:“不可能,老师不会同意的!”

钱篓子什么的,一点也不好听!

而且‘钱篓子’这样的字,一报出去人家还不怀疑老师的品味啊?

反正他已经打算好了,等他要加冠的时候,就请老师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那以后他的名和字都很好听,章也刻上两个,遇到要署名的时候就按照心情,想用哪个用哪个。或者单号用‘许淙’,双号用‘许某某’,那也是非常不错的。

说话的功夫,两人已经走进了内院。

青州府衙和勉县县衙的格局差不多,都是在衙门的后面,不过府衙的后院明显要比县衙的要大一些,装饰也更精美。

一进门,许淙就被迎出来的王老夫人搂在了怀里。

“乖孙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