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月当窗(1 / 2)

加入书签

夫人居于琼园,地方不大,偏安一隅。

清商到时,夕照只剩一抹金。夫人坐在窗边,凭着绣棚一递一送,白绸上是才成形的鸟儿,逐针生羽,开出一片天青色。

见人来,丫鬟们打起帘栊,请清商入内,又移步上茶,待一切妥当,便退了下去。

夫人放好针线,起身亲热地拉着清商坐下,问:“小商今日如何来了?”

清商这性子,吃软不吃硬,平日里惯会在卫璋面前耍横,到了这会子,听人温言软语,倒脸红了起来。

她赧然一笑,回头看了眼采薇。

采薇从食盒里拿出重阳糕,笑道:“小夫人想请您吃重阳糕呢。”

清商点点头:“夫人尝尝吧。”

夫人温和一笑,用帕子捻起片糕,吃了一口,赞道:“的确不同于金陵城里的糕点,温甜清淡,颇有水乡之风,”她问:“是小商自己做的吗?”

清商想起被烧坏的厨房,红了脸:“其实是采薇做的。”

采薇在一旁笑道:“虽然是奴婢做的,可这方子是小夫人的呀,小夫人还帮忙生了火呢。”

——可不是么,黄花梨木的门烧断了,被她几下劈开,拿来当了柴火。

夫人道:“我们小商看起来文文弱弱,却是个能干的,将来定能管得住三郎。”

那块石头?清商想了一想他的样子,心道,谁爱管谁管,她可管不了。

她来之前洗了脸换了衣裙,担心糕点放久了不好吃,便没重梳头,眼下一头乌发还是乱蓬蓬的,夫人见了,轻笑道:“小商,让我帮你梳梳头可好?”

清商微怔:“这……”

采薇道:“夫人一片好意,小夫人您就别推辞了。”说罢,笑着朝夫人福了福身子,去外头廊下同别的丫鬟一道翻花绳玩了。

清商乖顺地在妆台前坐下。

夫人散了她乱糟糟的发髻,拿玉梳慢慢梳着,又看一眼镜中少女的容颜,忽然轻声问道:“小商,你觉得,三郎如何?”

清商一怔,回想了会儿,慢吞吞道:“他……他挺好的。”

在他亲娘面前,总不好说他是块石头吧?

夫人瞧她一脸为难,笑了,又叹口气:“他这个性子,的确不讨姑娘家喜欢,不爱笑,又不爱说话,”她顿了顿,手中分出一绺乌发,轻声道:“都是我当年太疏忽他了。”

卫璋出生那年,金陵大雪。一个清瘦的女人在雪天叩响国公府的大门,她说,她怀中五个月大的孩子,是世子的。还未出月子的夫人闻得此讯,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三日后,两顶小轿从角门入,迎了人进来,一个是雪夜敲门的妾,一个是他顺势迎进来的新欢——一年前新欢有了身孕,他便弃了旧爱,谁知珠胎暗结,如今冤家找上门来,只得一并迎娶。老国公立在书房门外,看着跪了一夜的世子,气得拂袖而去。

他戎马半生,只得一双儿女,孽子坠心,却终不能弃。

当年墙头掷花的少年跪在雪里,说,他是真的爱小楼,若舍了小楼,便如同舍了这条命。

当年的金陵贵女撑伞而来,面容苍白温静,蹲下身,替他拂了拂肩头雪,又听他半是心虚半是惶恐地唤一声“念卿”,笑了。她道,夫君要纳妾,念卿不会阻拦,只是从今往后,夫君管教哪个儿子都好,再管教不得三郎了。

卫璋的名字,是夫人取的,表字则是老国公提早取好的,同这个父亲,并无半点干系。夫人想,这样总归干干净净,只愿他清如水、美如玉,一生无暇——转眼到了今日,却忽觉这块玉未免太过冰凉,像独自淋了很多年的雨。

清商听罢,也难免惆怅起来。

她叹口气,又听夫人道:“不过,自小商你嫁进来之后,他倒是变了不少呢。”

清商想起之前采薇的话,疑惑道:“夫人为何也这么说?”

夫人笑着替她挽起云发,觎一眼镜中人,一副了然模样:“他从前可不会帮人盛汤,也不会跑大半个金陵城去买什么糕点,更不会命人日日在渡口等着,就为等一封家书。”

清商耳尖微红,低低“嗯”了一声。

她想到过这些,但是又不太敢想——他那样一个人,当真会对谁格外不同?她可没法子确信,自己能有这个本事。

要不……回去直接问他?

乌金墨玉的燕钗斜斜入髻,宛转生光。夫人温声道:“此钗为当年老夫人所赠,我多年未戴,只因名不副实。今日便赠给小商,贺你二人新婚燕尔,愿如钗上双燕,不离不弃。”

待发髻梳好,天光也已暗落,到了掌灯时分。

清商出门,见院子里新挂了个鸟笼子,里头锁了只通体天晴色的鹦哥,正闭着眼假寐。

她伸手去逗,这鸟倒很有意思,睁眼看她一会儿,又闭上了眼。

夫人行至她身侧,微微笑道:“小商能帮我一个忙吗?”

清商道:“夫人但说无妨。”

说罢,只见那双素手将鸟笼取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