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1节(2 / 3)

加入书签

为之背书,赵泗下场开启诡辩,都难以压制住所有的声音。

然而可惜的是,皇帝是始皇帝。

最要命的是,军方全体,大约是支持始皇帝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

哪怕反对声音再大也不能阻挠始皇帝颁布迁王陵令的决心。

而这一次的迁王陵令,比上一次涉及的更广更深。

如果说第一次迁王陵令只是一项试点工程,重点拔除了几个代表性贵胄的话,那这次迁王陵令就是彻底普及天下。

名单,整整写满了一道圣旨!

涉及六国之地各大郡县,合计统共两百多家,不仅仅有各地代表性的贵胄,还有各大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豪族,贵胄,学派领袖,将会伴随着这道政令齐聚关中。

大量的财富和文化将会流入大秦关内,在小小的关中展开激烈的厮杀,以在狭小的空间之中获得一片安全的生存空间。

当然,法家例外。

“要变天了……”

田辛听说的第一时间长叹一声手中的铲子差点都没有拿稳。

好在农家已经在五谷园获得了一片自留地,虽然进入五谷园以后不得参与政事,可是胜在安逸。

而墨家同样有匠作局这片自留地,专业对口,想要进去还是很容易的。

至于阴阳家,也有邹奉在航贸军府坐镇。

法,农,墨,阴阳,将在第一次血腥厮杀之中幸免。

而其余诸子百家将会在关内展开激烈的火并,从而争取稀少的已经被瓜分殆尽的工作岗位。

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冲突,本质上也不过是利益和阶级的冲突罢了。

只不过现在站在顶端的是法家,而其余百家都是挑战者。

迁移各家学派代表性人物入关中,就意味着官方下场,促进厮杀,人为制造一个血腥的决斗场,然后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秦已经一统,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时候敲定下来了,我对诸子百家都没有什么偏见,但有些学派的思想实在是太过于离谱了一些,作为能够开学传教的学派,倘若教授的知识没有束缚和界定很显然是并不妥当的……”赵泗看向李斯。

“我想做的只是法家的圣人,你小子想做的居然是百家的圣人?”李斯怪异的看了一眼赵泗。

“李相说的就远了,只是面对诸子百家入关的一个预案罢了,我认为学术发展应该求同存异,不能单纯为了反对而反对,大家在争执发展之前,应该先坐下来把普遍都认可的公序良俗先约定好,以为永制,在这一方面上在各自因为自己的侧重而作出取舍,不能违背了广大庶人的朴素情感……”

“想一出是一出。”李斯翻了个白眼看着案几上堆的齐人高的公文没好气的开口说道。

“再想这些之前,先把即将到来的叛乱应付过去吧。”

说罢,李斯扔给赵泗两道军情奏疏。

一道来自于陇西,蒙恬上报,根据匈奴单于冒顿遣使通报,东胡和月氏私底下已经互相派遣了几次使者,冒顿猜测二者或许会联合在一起有所异动,希望大秦方面能够重视这个情报。

第二道奏折来自于南越,赵佗上报,南越诸部劫掠日起,山蛮有骄横复动之色。

“看样子东胡月氏是不带匈奴一块玩了啊……”赵泗接过奏折看完失笑。

“不仅如此,巴蜀也有异动……”李斯揉了揉眉心。

“这次反抗恐怕远比预想之中的更加激烈,戎人和乌氏恐怕也会有所动作……”李斯摇了摇头。

“我现在担心的是巴郡的豪族和戎人乌氏连成一片。”

对于戎人乌氏以及巴蜀赵泗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戎人乌氏活跃的地方是现在的甘肃一代,以放牧为生,同样是游牧民族,不过算是最先被征服的一批。

至于巴郡的原身则是巴国,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巴国其实并不算特别闭塞,主要是有水运,因此刘邦才能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汉朝时期巴蜀之地发生过一次严重地震,以至于水流改道,从那以后巴蜀才彻底变得易进难出,以至于哪怕是诸葛武侯都难以逆天改命。

巴国,戎人,乌氏,是有渊源的。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巴国一带和甘肃一代乃至于西藏都有渊远,总体上来说这个时代的巴蜀人和甘肃一代的人是同源的,生活习性相差也不是特别大。

至于后来发生较为严重的改变主要是因为鞑子对巴蜀一带的屠戮可以说是惨绝人寰,巴蜀因此十室九空,湖广填川以后,巴蜀一带的习俗以及风气方言都直接换了一茬。

戎人乌氏和巴国先后被秦国征服,秦国也在各地设郡县,但是因为风俗和民族习性的原因,因此这些地方尚处于自治的过渡期。

始皇帝为了尽快的将这一代彻底纳入大秦的统治,对于这些新征服却和中原文化有着极大代差的民族有着很大的优待。

譬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