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节(1 / 3)

加入书签

关于整本书的构想和大纲,大概就是北伐完成后,还会有一卷,写平定满清后,如何与荷兰、西班牙,还有准噶尔、和硕特等其他势力博弈,收复台湾、西域,控制蒙古等等。

以及部分国内的封建势力反扑,如何深入改革。

整本书大概也就在一百四十万字之前就会完结。

我自认为是一个坚定地历史唯物主义者(虽然穿越小说本身就挺不唯物的),对于主角这个人来说,我给与他的定义就是“封建时代最进步的统治者,资本主义时代和民族主义的第一个奠基人”。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主角只是那个推开门的人而已。

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会有结果的,尤其是面对滚滚而来的历史洪流,即使是那些被称为伟人的先行者们,尚且只能嗟叹。

这本书写到这,笔者遇到了不少扣上“明粉”、“清粉”帽子的。

我只能说,我对绝大多数封建王朝都没什么好感,之所以对明朝有些好感,主要是因为高中时代看过的许多小说和顾炎先生的《南明史》,还有王夫之、黄宗羲的一些书。

(尤其是王夫之,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思想家,他的许多学说,直到近代,都在后世影响极深)

我唯一比较欣赏,也是遗憾的,就是明末涌现出的许多进步思潮,以及当时较为开放的文化风气。

至于对两者的政治制度上,其实大差不差,说不上谁好谁坏。

回到剧情上来。

这是我第一本正式写的小说,无论是文笔还是架构,基本上都是边写边学,也参考了不少作品(比如我最喜欢的绍宋)。

但也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至少下一次不会写这种以皇帝当主角的小说了,剧情太难推进,主角容易没有存在感,而且写到后面就没啥冲突矛盾了,还是起于微末比较有戏剧性。)

很多人说,我笔下的主角像个“圣人”。

其实在我看来,他还远远达不到圣人的标准,甚至伟人都勉强。

因为其实我对近现代史(无论东西方)的兴趣是比古代史要多些的,自古以来,政治的确是野心家的舞台,但对于那些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人们而言。

他们个人的荣辱在青史中,只是一个浅浅的注脚罢了。

而在此之下,是千万人前赴后继的事业。

从商鞅到秦始皇,到汉武帝,也许他们情致各异,志所不同,却推动着各自的时代,朝着大一统封建制的历史进步方向前进。(许多人说什么中国不属于“封建”,这是对封建社会不了解,封建制在东亚地区和西欧不同,体现为士绅自治。可以去看看《毛选》第一卷 和范文澜先生的论文)

推动着历史前进的与其说是他本人,不如说是在新的封建社会下,能够受益的地主、自耕农阶级。

我不认为哪个王朝会千秋万代,应该千秋万代。

如果主角奋斗的结果就是让明朝取代历史上的清朝,多延寿两百年,那还抗清干什么?

朱由榔所建立起的,这个推动改革的利益共同体,事实上千疮百孔,充满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在依靠他个人的威望在维持。

毫无疑问,在他身上,我寄托了一些我所崇敬的伟大人物的一点点倒影。

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历史人物,最高尚的评价,不是什么“功高盖世”,什么“文成武德”。

而是“悲壮”。

是敢于向某些亘古不变的东西,发起堂吉诃德式的冲锋。

这种理想主义者的色彩,才是人类文明伟大之处所在。

秦皇汉武身上有这种特质,朱元璋身上也有。

剧情结束后,我会写几万字的后记,讲讲主角死后的事情。

至于你不同意?抱歉,笔在我手里,我也不指望这玩意赚钱,纯粹个人爱好支撑。

最后,感谢一路以来,不断支持的忠实读者,作为处女作,这本作品明明很多地方都还很稚嫩,但大家还是一直鼓励,对于创作者而言,写的东西有人看,就是件挺幸福的事了。

第三卷 坐断东南 完

第四卷 江山北望

破局(上)

朱元璋淮北起兵后,作为大明的龙兴之地,凤阳一向有着比较高的地位,确切地说,凤阳被提高到了一个不属于它的高地位,毕竟从地理经济上来看,淮西地区并没有形成大都市的条件。

事实上,终明一朝,凤阳虽然名义上是中都,但就经济规模上,也就是个平常府级单位的水准,甚至不如浙直地区的一般府县。

不过明朝还是在凤阳周围,设置了英武、飞熊、长淮三卫,拱护凤阳。

明末农民军攻克凤阳后,搜掠破坏了一番,此时的凤阳基本上就剩个城墙了。

周围拱卫的卫城、府县倒是大多还完全。

而这里,就是明清双方交手的第一个战场。

十月初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