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节(1 / 3)
在此之前,经过边境榷场的贸易,大明这边已经和鄂尔多斯方面建立了一些联系。
毕竟许多从内地进口的商品,都是草原部落的刚需,清廷丢失江南以后,就再难供给,相较而言,明廷方面就获得了主动权。
先后从鄂尔多斯方面交易获得牛马数千,虽然多尔衮一再严令,但收效甚微。
这一次,郭之奇带着大量礼物,足足装了近二十车。
此时的蒙古人丁稀少,撑死也就两三百万的水平,分布在广大地域后,如鄂尔多斯,能有一两万户就不错了。
郭之奇使团一路走过,只遇到了几个零星小部落。
此时的鄂尔多斯诸部首领,名叫额璘臣,是蒙古济农(副汗)之后,在漠南地区地位颇高,统领六旗军民部落。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上千帐聚集的大部落中,一座高高耸立的华丽蒙古包内。
已经五十岁的额璘臣面色疑虑,和自己的亲信商议。
“如此,真不会引起北京那边猜疑?”
面前一名三十出头,标准蒙古人大盘脸长相的青年人,尊敬回应道
“王爷不必担心,这个时候,南边双方势均力敌,漠南蒙古举足轻重,无论是多尔衮还是明廷皇帝,都要拉拢王爷才行,如何敢得罪于我等?”
鄂尔多斯
漠南蒙古诸部当中,土默特和鄂尔多斯所在的伊克昭盟地位最为重要。
一方面是由于地理问题,这里是漠南地区最肥美的草原地带,后世被称为绥远,现代的呼和浩特,也在这个河流广布的草原地带上。
另一方面,额璘臣所在的济农一系,在蒙古孛儿只斤家族谱系中颇为重要,仅次于察哈尔的林丹汗黄金家族嫡系。
济农本就是“副汗”的意思,类似于中原王朝的宰相,而且只能由汗王的兄弟或者儿子担任,自宣德年间,脱脱不花被立为岱总汗后,以其弟阿噶巴尔济为济农辅政,济农便成为了伊克昭地区部落首领的专属称呼。
经过快一年的踌躇,额璘臣终于决定愿意接见明廷使者。
伊克昭盟一共有六旗,虽说在编制上叫“旗”,但事实上,人口数量远不如满洲八旗,合计也就不到三万户的样子。
全员出动的话,能凑出超过两万游牧骑手,常备军力也就在五六千左右,但游牧民族军民一体,聚集起来远比内地百姓容易。
这样的实力,在此时的漠南地区已经是仅次于察哈尔的第二大力量了。
郭之奇领着使团近一里长的车队,缓缓驶入鄂尔多斯左翼中旗的帐篷聚落当中。
额璘臣提前让自家儿子,带着一千骑兵,提前二十里外,风飚电掣地从车队身旁驰过,这一千骑算是全盟精华所在,全部身披镶铁片的精良皮甲,鞍下跨弓,腰间插刃,气势彪炳。
远远望去,烟尘滚滚,象征孛儿只斤家族荣耀的白色日月旗迎风猎猎,郭之奇任凭对方骑兵奔驰纵横,却是面不改色,他知道,这是额璘臣在彰显自己的实力。
毕竟,这次双方的接触,还远没有达成正式合作的意向。
作为蒙古黄金家族的主要世系之一,额璘臣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和野心,比如希望能够在明清双方的对峙当中,取得一个举足轻重的中介地位,这不难猜测出来。
但郭之奇并未将对方这点实力放在眼里。
经过近两年的互市贸易,文安之先后从叶尔羌方面搞到了数千战马,和两万多适龄马匹,又通过边境榷场,从青海、甘肃、漠南弄到了超过两万匹马。
此时的光复骑军战马已经基本备齐,只是其余前后左中右五军各师,计划中组建的骑兵营,尚还有不少空缺,毕竟不是所有适龄马匹都可以马上作为战马使用的,这需要一个训练培养时间,一般至少一年以上。
同样的,骑兵的训练也是个漫长过程。
好在山西义军和甘陕地区,不乏北方出身,耳濡目染的合适兵源。
再加上许多之前和孟乔芳作战时留下的俘虏,以及吴军残部、原前军骑兵作为教官,训练起来还是很快的。
而且兵学苑第一批毕业生,此时也分配到一线部队了。
当初兵苑祭酒李明忠力排众议,大为扩大了学苑骑兵科的规模,一届就招收了八百名骑兵科学员,从枢密院到都督府,到处化缘,最后还把官司打到御前,东拉西凑出五百多匹战马作为教学所用。
又从吴军残部甚至俘虏的蒙古八旗中拉来近百号教员。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训练,还真是让他培养出了一批素质合格的骑兵基层军官。
凡此种种,让此时出使蒙古的郭之奇心中底气十足。
因为与此同时,在文安之和骑军都督姜瑄的共同命令下,明军刚刚健全编制的一万五千骑兵,已经分作三股,准备跨过长城,袭击河套平原西岸的几个清军据点。
这次行动意义并不大,不过只是几个察哈尔方面清军骑兵的侦察据点而已,撑死也就几百号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