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节(1 / 3)
总兵入京、国公也入了宫了,天子已经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相当于是绕过了他们。
这便算了,但此次军事改革,这一个个大军区划分的,个个实力强劲,一直下就戳中了文人的小胆子。
消息才刚传出去一天。
顾人仪就匆匆递条子入宫,
见了面就慌不跌的和皇帝说,“臣有耳闻,陛下欲分区建军,沿国境屯精兵数十万!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啊!”
朱厚照提着毛笔蘸了蘸,淡淡的说:“大明卫所制已经败坏,朕虽勉励维持,但最多三十年,边军战力必定羸弱不堪。朕划分兵种,集中钱饷武器,大练精兵。将来才能在国与国的争端之中战无不胜。”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可陛下想过没有?若陛下军区所设不多,则这三两军区因集中大量资源而实力强盛,极易尾大不掉。可若陛下多设军区,则国库不堪重负,亦不能长久。更让臣担心的是,一旦国库不能支撑,逼迫朝廷让各军区自身解决部分钱饷,那便是有了安史之乱再现之危啊!皇上!”
顾人仪一脑袋磕在地上。
应该说是很真挚的。
“义山,你说的,朕都知道。朕就算没有学贯古今,但唐朝府兵制崩溃、安史之乱大乱天下的这段历史朕还是读过的。”
唐末时期,藩镇割据。
大唐的士兵就是农民,忙时务农,闲时作战,没有军饷,甚至盔甲武器都要自备。
这就导致地方藩镇不再依赖中央政府,控制力随之减弱。
所以到了宋朝,赵宋就是再难,他也要自己供应军队。
可宋朝吸取了这个教训,难道就千秋万代了吗?
“那陛下为何还要如此,臣实在不能理解!”
尤址急了,“顾阁老,可不敢与皇上这样说话。”
“无妨。”朱厚照举了一下手,“李唐的错误朕不会犯,今后各军区的粮饷一律由朝廷供应。同时,朕也不会使一将长期驻守于同一个军区,大体上五年一调,可成定例,以免将兵同体,无视朝廷。通过这样的办法,可大大限制军区将领对于军队的控制。
第三,朕还会挑选文官入营。对士兵进行政治、历史和世界局势教育。文官和武将为同级,互不隶属,只是分工不同。”
顾人仪急道:“文武不和,因人费事,岂不是更加混乱?”
“朕说了,是分工不同,互相不得干涉对方的职权范围,虽说会有扯皮推诿,但为了让你们更安心,也只得做此牺牲了。”
“陛下想要如何分工?”
“武将负责怎么带领士兵打仗,文官负责怎么教会士兵生活。简单的说训练、作战归武将,忠诚教育、后勤补给归文官。如此相互牵制,不使一人掌握全军。”
顾人仪冷静了一点,
这么说来,管后勤的没办法调动军队,能调动军队的不能擅动物资粮草。
不对!
“陛下,若是奸臣狼狈为奸,相互勾连呢?”
朱厚照问:“他们平时官职相同,勾连起来,谁做主公?这是一个问题。至于说真的碰到两个臭味相投的,那也没办法,这世上没有万全的制度。”
“为何没有监军?”
他说的是太监。
朱厚照看了看尤址,“要不你们也派个人?”
“奴婢们自然是听皇上的。”
其实他不太喜欢太监作为监军,不过明朝一直有这个传统,而且这样改动其实有风险。说实话,如果是大军区,下辖15万这种部队,一旦向中原横推还是很麻烦的。
当然,他会严格限制太监的权力。
这样一个军区里存在着三方势力,要有一个人能够协调另外两方跟着他造反,也是不容易的。
也是难得,
一个文臣竟然给太监揽了权。
这其实就是政治。
这之后顾人仪逐渐安静,“陛下行事,向来思量周全,是微臣冲动,请陛下治罪。”
“起来吧。朕还能分不清谁是为朕好,谁是为朕坏?”
顾人仪心中微微一暖,“谢陛下。”
“这次改制先从京营开始,以后就没有京营了,只有京师卫戍军区,共计五个军,分戍不同的方向。在朕的设想中,这是天底下最大的军区,军区总兵由国公担任,各卫所军指挥使全部为陆军学院出身,他们平时统兵,但不能随意调兵,也不得随意擅离防区。京师不失,天下就乱不了,你放心吧。”
除了京师卫戍军区,目前已经确立的还有三个军区,分别是河套军区,下辖两个军六万人;新疆军区,下辖两个军,六万人。
另外一个就是海军,也是一个军区的规模,兵员控制位为六万。
这样算下来,部队规模就已经是33万了,是个很庞大的规模。
如果按照每人每年10两银子计算,光是军饷就是330万两。
再加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