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节(1 / 2)
侯军说:“看人呗,对钟睿来说,不是坏事,他小子抗压能力是很强的,我说呀,接下来的几个科目你得小心点。”
李正无所谓道:“我一点压力都没有,我倒是希望钟睿打出最高水准,我要看看自己和他差距在哪。”
侯军有些惊讶,扭头看着李正说:“你小子可以呀,别的不说,心态不错。”
这时,集合哨吹响了。
所有参赛的狙击手再次集合去了准备区。
教员上来讲解了一下接下来的科目,并宣布规则。
其实规则和科目大家都不陌生,早下发了,在自己部队里也练了无数次,现在的区别仅仅在于现场发挥。
接下来的科目叫做“稳定射击”,顾名思义,就是考验狙击手射击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不是趴在地上随你自由选择姿势,找最舒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开枪,而是给你制造人为上的困难。
目标是6个联动半身靶1组,距离是150-180米,限时90秒,弹药数为6发,每名射手3发;姿势采用的是卧姿有依托。
评分标准也很简单,6个目标,每击倒1个目标计10分,满分60分。
科目开始之后,狙击小组上到射击平台上卧姿准备,此时枪弹分离,枪机向后。
最关键的地方是这个所谓的平台实际上就是特种部队和陆军两栖作战部队里常见的浪板,浪板是用来模拟在水上进行射击时候的一种辅助工具,长得像秋千,比秋千大多了去了,一推就会晃动。
狙击手进入平台趴下后,裁判员将这个浪板拉到统一的初始位置,听到开始射击的信号后立即将手松开。
此时的平台会开始不断晃动,射手自行装弹并开始在规定时间内射击目标完成任务。
直至听见结束信号后,须立即停止射击,科目在这里才算结束。
除了浪板会动之外,其实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对目标瞄准和击发时机的把握。
科目的重点是检验两名射手在晃动条件下把握战机和快速精准狙击能力。
因为大家使用的高精狙的瞄准镜最小倍率为8倍,视场角为4度。
狙击枪的视场角都不会很大,倍数越大,距离越短,视场角越小。在之前的训练中,李正和侯军有过验证,发现这支高精狙在晃动中,每次观察到目标的时间约为1秒钟。
也就是说,在来回的晃动中,每次只有1秒的时间能看到目标,要在1秒时间里完成瞄准和击发,迟疑一丝一毫都会错过目标甚至会打偏。
打偏一发,意味着失去了10分。
子弹和枪支很快被放到浪板上,第一批上场射击的人里有侯军和李正的组合,也有冤家路窄的钟睿小组。
组别和次序是抽签决定的,这一回,两组不光同在一批,更是趴在了一起——李正和侯军3号浪板,而钟睿就在隔壁,2号浪板仅仅相隔只有十五米,你能看到我,我也能看到你
李正偷偷朝钟睿方向瞥了一眼,正好钟睿也在瞥他,俩人再次目光相碰,火花呲呲的。
“冤家啊……”
浪板很窄,大约只有15米宽,俩人挤在一起还要展开狙击枪、装弹、上膛,相互开枪的时候还会影响到对方,因此,这是一个既考验个人能力也考验默契的科目。
“开始射击!”
裁判员的旗子落下,哨声同时响起。
李正和侯军俩人就像心有灵犀的双胞胎一样,动作极其一致——装弹、上膛、据枪、瞄准……
呯——
呯——
呯——
呯——
同时响起的,有四枪。
压力越大发挥越好
其实这个科目和越野综合战斗狙击不一样,时间不是衡量分数的参考,也就是说在既定的90秒内你只要打中了个人面前的3个靶子,就算拿到分值,两人全中,那就拿完60分。
90秒3枪,每枪有30秒时间,很宽裕的时间。
因此,为了追求精度,往往许多狙击手都会选择稳妥一些,多晃两次后找准感觉和规律再击发。
这不是玩游戏,当然不存在游戏里的“追枪”现象,在这种距离上根本不敢调整自己的准星,你一动,目标就丢失,加上浪板的晃动,最终更容易手忙脚乱。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稳固枪支瞄准线后,对准目标等待靶子在镜头里出现,然后抓住时机开枪。
想挪动瞄准线去主动寻找目标的是一种愚蠢的做法,老兵都会使用守株待兔的模式等待射击窗口的出现,毕竟时间更短。
也有人有些小窍门,想等浪板晃动幅度变小后再射击,把握更大一些。
不过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越往后,时间越少,开枪间隔越小,只要一点点失误就会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目标的射击。
一个小小的狙击科目,里头都是经验与技巧。
四枪同时发射,这让旁边负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