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节(1 / 3)

加入书签

以前孙家生意好忙不过来的时候,沈碧也帮忙打下手做过糕点。不过也只是限于打下手了,具体设计配方比例的,孙家是绝对不会让沈碧插手的。那可是孙家赖以生存的宝贝,断然不会让沈碧这个外姓人知道的。

虽然不会做孙家的那些糕点,但是打下手沈碧却是在行的。

因此做桃花糕的时候,主要就是沈佑说,沈碧动手操作了。

先将羊奶去腥,加了杏仁,桂花。

沈佑打算要做就尽量做到最好,所以他还抽空用木板打了好看的模子。模子名为喜鹊登枝,是一只颜色鲜活,活灵活现的喜鹊跃上枝头。枝头上刚冒出新绿来,春意盎然。他还亲自上山找了各种有颜色的花草,不断调试,终于做出了色彩鲜明的喜鹊登枝来。

到了黄昏时候,桃花糕就做好了。

颜色粉嫩如桃花,其上跃然是喜鹊登枝的精美图案,这款桃花糕不说味道,就这外形,在这古代就是精品中的精品。

还未放到鼻尖,就能够闻到其上清雅的桃花香,清香醉人。

色、香已全,接着就是味了,若是味一关也过,那这桃花糕就算是做成功了。

“大家都来尝一尝,看看哪里需要修改的。”

本来看着这样好看精致的糕点,沈家的三个女人是舍不得吃的。但听了沈佑的话,想着还要靠这赚点银钱,就都拿了一个试吃。

每一个桃花糕,都是小巧精致的,一口就能吃下。

沈家的女人们却是舍不得一口就将这桃花糕给吃了,皆是一口一口小口的吃着。

沈佑为了好好试试味道,也是一小口一小口的试着。

恩,味道和口感都极佳,应该是古代纯天然的食材加成的缘故。

色香味俱全,不愁这桃花糕不好卖。

秦氏和沈碧沈绿尝了之后,也是大为惊喜。

秦氏眼眶微红,“这桃花糕不仅好看还好吃,定然能赚得银钱来的。”

“可以的,这个镇子上都没有卖的,口味又这样好,不输孙家的糕点。”

沈碧也是笑着说道,只是说到孙家两字的时候,眸中却是难掩黯然。

“那该怎么卖呢?”

沈绿脸上满是激动。前面为了赚钱,她也经常挎着个篮子去镇子上卖自己做的一些小吃食。虽然她手艺好,但做的吃食都是寻常人会做的,镇子上早有那做了几十年的老摊子了,因此也只能赚个三瓜两枣的罢了。

“我们去县里卖。”

听了这话,三个女人顿时瞪大了眼睛。

家中之人除了沈佑去参加县试去过县里,其余人却是从来没有去过的。因此,听到要去县里卖,顿时有些踌躇。

县里倒是不远,坐牛车去的话,一个时辰就到了,但从来没去过的地方,他们心头自然很是惶恐。

“这个桃花糕,我打算做个盒子来装,一盒装十二个,卖一百文。”

刚才说去县里,三个女人是惊讶的话,现在听到十二块糕点就要卖一百文,那三个女人就是震惊了。

沈碧嫁的孙家开的孙记糕点铺就是镇子上最出名的糕点铺了,他们最出名的糕点是茯苓糕,一包也是十二块,卖二十文,这在寻常的庄户人家来说,那就是天价,就算是过年都不会舍得买的。

天下初定,也才太平两三年,前面还四处是盗匪,洪灾,蝗灾,旱灾。好在当今天子勤政爱民,这几年降了赋税,鼓励生产,日子才慢慢好过了起来。而沈佑所处的这个淮洲,也是个极偏远的地方了,富人是有,但更多的还是奔波在温饱路上的贫苦百姓。

这样的时局之下,糙米也才两文一斤,二十文都能买十斤糙米了,够家人吃好几天呢。所以,那糕点也就是镇子上有些富裕人家偶尔买来吃吃的。对于庄户人家,那是不敢想的。如今沈佑倒好,竟然提出了一百文,更是天价。

“所以去县里卖,去书院门口卖。”

喜鹊登枝可是好的兆头,喜事临门之意。县试临近,县里书院的书生很多家里是不缺钱的,就为了买个好兆头也值啊。

秦氏和两个女儿还是觉得不妥当,但沈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说话素来是分量重的,最后都依了他。

次日,沈佑则是专心做装糕点的盒子,而秦氏母女三人则是做足三十六盒桃花糕,取六六大顺之意。

沈佑也就是凭个创意赚个新鲜钱,先解决了如今家里窘困的燃眉之急再说,后面的事情再慢慢计划就是。

为了尽量减少成本,沈佑包装材料选择了竹子。

在桃溪村旁边的半山坡上有一片小竹林,沈佑就去那里砍了一些竹子回来。

他打算编竹篮来装。

当然,编竹篮这种手巧的活计,沈佑是干不来的。

所以,沈佑就设计了样式,然后由秦氏带着沈碧和沈绿来编。

沈绿用细细的青色竹篾编成了一个带盖子的圆形竹盒,在竹盒之上,沈佑用刻刀刻了喜鹊登枝的图案。桃花糕上的缩小版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