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节(1 / 2)

加入书签

而就在子产与向戌离开后没几天,楚王便是下令,命伍举为大将,率楚国大军,领诸国联军,浩浩荡荡的开赴朱方前线。

果不出李然所料,孙武确是被楚王征召,任左军司马领沈尹之职。

这是孙武第一次被楚国授予正儿八经的军事职衔。

左军司马的意思,顾名思义,便是左军的领军之人,这一职务,已是相当于楚国的中级指挥官,麾下足有千人之多。

前面说,楚国三军中,左军负责冲锋,中军负责坚守,右军负责断后,三军或各司其职或协调并进,在不同时段各自担负不同的职责。

孙武能够被授予左军司马这一职位,充分说明楚王是极为看重孙武的,而此番进攻朱方城之战,便很有可能是想让孙武挑起大梁。

而孙武的军事才能,也正是在这一场场名不见经传的战争中逐渐得到展现。

……

六月,艳阳高照。

伍举率军抵达前线后,按照李然所献之计,召诸国使君前来议事,询问哪国愿意做先锋官。

显而易见的,这种询问纯粹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中原各国与那庆封本就都是无冤无仇的,又何必是替你楚国卖命呢?

所以,正如李然所料的那般,诸国的将领面面相觑,皆不愿作声。

伍举由此佯装大怒,在一番等待无果后,竟是拍案而起。

“不过短短月余,诸君竟是将会盟之辞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如此背信弃义,敢问诸君又有何面目示人?!”

这话简单点来说便是:你们这帮不要脸的王八蛋,老子都替你们感到丢人!

当然,这种话,表演的成分自然是更多一些。

而诸国的将领当然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他们眼下正在楚国的军营之中,万一到时候那句话说得不是了,冷不丁的给他们再来一下,他们也是遭不住。

所以面对伍举的愤怒,诸国使君只得是眼观鼻,鼻观心,一个劲的装死。

伍举见状,便当即是按部就班,依照李然所谋划的,不由分说,直接要缴了各国联军的指挥权。

诸国将领正欲反驳,却不料伍举直接一个冷眼扫视。

“诸君难道是不同意?”

“好啊,若是诸位觉得此举不妥,那便请诸位表一表当日会盟的诚意,率军先登朱方城!”

不给指挥权是吧?

可以啊,那你们去攻城吧。

你们总不能前脚跟我楚国结了盟,后脚就这样明目张胆的摆烂吧?

这话一出,营帐之中顿时鸦雀无声。

于是,联军的指挥权也顺理成章悉数移交到了楚国伍举的手上。

伍举既已如愿,那么现在该如何尽快攻破朱方城,便成为了他唯一急待解决的难题。

前面说,朱方大城,易守难攻。倘若庆封就选择跟楚国拼个鱼死网破,仰仗着朱方城内早已齐备的物资,据城坚守上数月,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毕竟之前的宋国华氏与鲁国季氏,乃至徐国吴国,都不知是往城内送了多少物资。

而一旦伍举选择强攻,极大的战损那也是楚国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这一仗非但要打赢,而且要打得巧妙,一定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夺得最终的胜利。

可是话说得轻巧,做起来却又谈何容易?

庆封就卯定了要当个缩头乌龟,躲在朱方城内不出来,他伍举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引蛇出洞?

故技重施,就用上一次对付诸樊的手段再玩一遍?在这里肯定是不容易得逞的了。

毕竟,庆封相比毫无心机的诸樊而言是完全不同的。

那这一仗该怎么打呢?

伍举不禁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而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他忽的是想到了孙武,并是立即派人去往左军大营请孙武前来一叙。

群舒之战时,他可是亲眼见过孙武能力的。

虽然他也不想在孙武面前露出他在军事能力上的缺陷,可惜没办法,事到临头,能多一人商议终究也是好的。

“大夫,您找我?”

“哦,长卿啊,不知你对于此役是有何想法?又可有破局之良策?”

面对如此困局,伍举如今唯一能指望得上的,也只有孙武了。

“回大人,末将曾于几日前率小队前去侦察,发现朱方城右侧的大山后有一山涧小道,此道平日里由山涧之泉水汇聚,水势湍急,人马不可行。但近日由于临夏日而少雨,故短期内或可通行,而其另一头便可直通城内!”

孙武是谁?

又岂能不识这兵家的天时地利?

他其实也不过就抵达了数日,但他一来,便立即是亲自前去观察了朱方城附近的地形,并是寻到了这一条可以偷入朱方城的山涧小道。

“哦?”

“是在哪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