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 / 2)

加入书签

孙大人还想继续说什么。

元帝不耐烦的看着他道:“孙大人,你如此针对陆丞相,莫不是有什么私仇?”

孙大人赶紧低着头道:“陛下,微臣都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着想。”

“哦,是吗?为何朕看孙大人倒更像是贼喊捉贼呢?”

孙大人被吓的赶紧跪下道:“陛下,老臣惶恐。”

“瞧孙大人吓得,朕同你说笑呢。”

元帝高高在上的坐在那王者的座椅之上,明黄色的龙袍加身眉眼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明明嘴角勾着一丝笑,却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若是再无其他事,就退朝吧!”

恰在这时,外面传送消息的太监发来急报。

“陛下,刚才临县知府传来消息,临县有了瘟疫,恐会危及京城,”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为何会爆发瘟疫?”

“听上报的人说,临县瘟疫早在江城之前,许是……钦天监算错了地方,临县无人重视,这才造成了临县爆发了瘟疫。”

此时,元帝只觉得甚是头疼,良久之后,他重重的拍了一下龙椅边的扶手,站起身子,居高临下的看着站在底下的朝臣,他虽身在宫中,却不代表,他真的对所有的事情一无所知。

这些人,一个个的表面忠心耿耿,实际根本都是些自私自利,玩弄权谋的人。

他还没老到什么都看不明白的程度。

这些人,就已经开始在他眼皮子底下玩谋略了。其实,如今皇子们成年,有些官吏开始站队,他也是知道的。

只是,他懒得去管,也正好平衡二皇子和五皇子的势力。

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的安危,真是该死。

“临县疫情一事,谁想主动去治疫。另外,查一查临县疫情的起源。”

果然,这一次无人站出来,谢广元去了江城以后,元帝竟有一种谁都指望不上的无力感。

良久,仍旧只有陆莫寒站出来道:“陛下,臣愿意去临县治疫,同时,也会追查出此次粮草失窃之事,望陛下多给臣一些时间。”

张志诚也立即站了出来道:“微臣愿意协同丞相大人一同去临县治理疫病。”

张志诚的父亲张郡守也随之站了出来道:“老臣也愿协助丞相大人治疫。”

“好,此事就交由你们三人了,务必尽快控制临县疫病,切莫危及到京城。”

随后挥了挥手,表示散朝。

朝臣们都退散后,元帝回寝宫的路上,同身旁的大太监小德子道:“你说这些人,如今是不是已经不把朕放在眼里了?朕,老了吗?”

“陛下说的哪里话,您如今正当壮年,哪有半点老态。朝中的那些烦心事,自有朝臣们以及皇子们替您分忧。”

“呵,替朕分忧?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除了天灾以外,剩下的……都是人祸,这些糟心事,不都是他们搞出来的吗?”

小德子不敢谈论朝堂上的事儿,只是赔笑道:“陛下,您宽宽心,如今朝中有陆丞相和小国公爷,任其他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的。”

元帝没再言语。

他之所以器重陆莫寒,是因为他清楚,陆莫寒可以压制那些人。

这不,才多长时间,就已经开始按捺不住动手了。

如今这朝堂,确实也该重新洗牌了。

后宫,钟粹宫内。

高贵妃穿着一身奢华湖绿色缎裙,衬得肌肤似雪,腰间一条珍珠腰带,随意环着却显得细腰如柳,柳眉轻挑,头发轻轻挽起,插上一圈珍珠钗,脸颊两旁各留下一缕,整套装扮随意却不失庄重。

虽年约三十,却依旧保养的很好,风韵犹存,媚态横生。

她优雅的端起一旁的琉璃茶杯,轻抿了一口,问着身旁的贴身宫婢道:“老五已经去江城有一段时日了吧?”

“回禀娘娘,五皇子约莫去了半月了。”

“我这里有一封手信,你替我去交给孙大人,并告诉他,只要替本宫办好了,他的妻儿本宫会保她们一生平安无忧的。”

内阁大臣孙昌年,表面是齐松廉一派的人,实际上是追随五皇子的。

更确切的说,是效忠高贵妃的。

相当于是高贵妃安插在齐松廉门下的一颗棋子,如今朝堂之上,风云涌动。

她也该替自己的儿子,清除一些障碍了,只有先动手的人,才能占尽先机。

……

三月十五这天,午后的阳光铺满了京城长街,街头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

进出城的来往马车一辆接一辆,魏子南加派的人手查了好几天,也未曾查到一个有任何异常的人,门口排队检查的百姓们都开始愈发的不耐烦。

魏子南接到手下报上来的消息,从昨日开始,进京城的人突然变多了,排查之事愈发困难,意思是想让魏子南放松严查,这样也好让那些想要进出城的达官贵人或百姓也可尽快通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