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 章(1 / 2)

加入书签

小皇帝突然被谢铖钧点名,吓得抖了一下。发现底下的大臣全都看着自己,立马朝孟寒声投去求助的目光。

其实朝堂上大多数事情,都轮不到小皇帝管,就算轮到他,前面还有太后和原身,所以一直以来,他看似坐在高位,实际上却是个旁观者,早朝走神打瞌睡这种事情时常发生。

孟寒声咳了两声,刚刚他也在犯困,并没有留神听,不过声音过耳,记住了几个关键词,大致知道谢铖钧说了什么。

春雨泛滥,南方有些地区发了水灾,朝廷要派人去救灾,此去回来便是大功一件,加官进爵理所当然。

谢铖钧手握重兵,却还要靠着朝廷发军饷。他此次便是向小皇帝推荐了一个他在户部的亲信,户部侍郎苏晟。

苏晟年近半百,多年资历熬下来,若不是上头的户部尚书还稳稳坐在位置上,他早就升官了。

原身同他接触过,不过这个老家伙精明的很,打从心里看不起原身太监的身份,跟他打过无数次太极。看似中立,只效忠龙椅上的那位,实际上苏家跟谢铖钧母妃的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旦苏晟稳居户部尚书之位,那么国库就相当于掌握在谢铖钧的手中,日后他只怕是一手遮天,无人再能望其项背。

这可不是孟寒声想看到的。

面对小皇帝的求助,孟寒声状似不经意的道:

“陛下前两日不是还说属意陈谷处理江南水患一事,他在工部历练几年,有得是经验,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至于苏晟大人,年事已高,这身体虽然看似硬朗,但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回不来了,那我大亓岂不是少了一位肱股之臣。江南之行陛下随意派个户部的小将便可。”

孟寒声所提的陈谷,其实并不是他的人,甚至是个比苏晟还要难啃的硬骨头。

那个家伙一根肠子通到底,当言官的时候,没少写奏折弹劾原身和孙玉颜。

后来被原身借故贬去了工部做了个小吏,每天苦哈哈的在外奔走,人都跟着苍老了许多。

不过,他倒是因为这次贬黜,跟着如今的上峰解决了几件水利问题,若是把握住时机给了他一个下江南的机会,如今工部侍郎正好有空缺,他不出意外回来便能走马上任。

孟寒声之所以给他这次机会,一方面是想卖个人情,另一方面,这个人他搞不定,别人也搞不定。

无论他晋升与否,对孟寒声或者谢铖钧来说,都是一张安全牌。

“千辰侯所言极是,苏卿的确年事已高,去了江南,灾民众多,委实不太安全。”小皇帝对孟寒声的话,完全没有异议。

他今年才九岁,天资也不算聪颖,正是天性单纯懵懂的年纪。只是听孟寒声说苏晟年事高,便盯着人家看了一会儿。

发现他的确发髻斑白,皱纹遍布,脊背稍显佝偻,出于对老人家的关照,就顺着孟寒声的话说出口。

但旁边坐着的谢铖钧就不乐意了。

陈谷作为工部官员前往治水救灾,乃是情理之中,加上他不是孟寒声的人,谢铖钧对他的安排完全没有异议。

但苏晟本来是板上钉钉,下江南名单当中的一员,谁能想到孟寒声狡猾至此,居然拿他的年纪和身体做文章。

龙椅上的小娃娃虽然没有话语权,但此次派苏晟下江南的确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既视感,一旦他坚定不移的维护孟寒声,就是他这个摄政王也不能过多干涉他的决定。

谢铖钧目光如炬,盯得小皇帝坐立不安。

眼神冷冷地扫到人群里,不紧不慢道:“苏大人,本王竟不知你的身体已经连累到陛下替你担心了?”

台阶下文武百官里,一个穿着红色官服年近半百的中年文士哆嗦了一下,随即走出队伍,朝着台阶上的天子拱手行了个礼。

“陛下体恤下官,实在叫下官心生感动。只是下官为官三十载,每日闻鸡起舞,风雨无阻,身体还硬朗的很呢。况且微臣也想在自己告老还乡之前,多为陛下为百姓尽一份心力,既然陛下信得过臣,那微臣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就是孟寒声也不好反驳。

谢铖钧满意地点了点头,面上多了一丝笑意,转头对着茫然无措的小皇帝道:

“陛下,既然苏大人身体无碍,不妨让陈大人辅佐苏大人,相信两位大人双剑合璧,必能救灾民于水火之间。”

救灾一事,工部出力,户部出钱。

如此本末倒置,头功自然落在了苏晟身上。谢铖钧的决断一出,在场没有人不明白他的想法。

小皇帝偷看了一眼孟寒声的脸色,其实他根本不懂谢铖钧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对他来说都是去救灾,不论派谁只要能帮助百姓就行。

所以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根本就没什么差别。况且摄政王说得句句在理,苏晟也没有丝毫不愿意。

这边孟寒声不说话,他就只能顺着谢铖钧的话应了下来。

“既然众卿家都没有意见,那此次江南之行,苏晟任钦差,陈谷一切听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