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8章(1 / 2)

加入书签

崔美青悄悄问何承燕:“怎么那么多人卖自拍杆?”

“不知道,可能有人喜欢在故宫里自拍?”

进到故宫,石板铺成的广场出现在眼前,一切豁然开朗。

这里人特别多,什么人种都有,比故宫本身还有节目。

带教老师在这里宣布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十一点半在出口集合。

崔美青和何承燕一块逛故宫,从前殿走到后殿。

崔美青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卖自拍杆了,因为人太多了,人又不能进到宫殿里欣赏拍照,人家警示线拉着,安保人员巡逻着呢。

在故宫的宫殿,经常出现四五十个人挤在殿门口拍照、观赏的场景,不管你是什么身高,在这种场合,你只能拿自拍杆,才能拍到最清晰的殿内照片。

崔美青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才拍到一张没有人头、没有自拍杆和手机的《正大光明》牌匾。

她恍惚之间甚至觉得龙椅上的皇帝还没有死,他依然坐在那里,而她们就是站在门外,只能远远跪拜的百姓。

她艰难地从弯腰从大汉的胳肢窝下逃走,狼狈地在心里对龙椅比中指:大清已经亡了。

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卷土重来,接下来的路程崔美青已经很佛系了,能拍就拍,不能拍就垫脚欣赏一下。

皇帝搜刮民财打造的宝物,她这个老百姓凭什么不能看。

到了皇后居住过的坤宁宫,她发现这个宫殿好小,好压抑,一点点光从窗户菱形的格子中斜斜的照在颜色暗沉床榻靠背上,宫殿外吵闹的声音都驱散不掉这个宫殿的冷清、寂静。

崔美青忍不住想,这样的王朝为什么能存在这么长时间呢?

它是一个倒退、腐朽的王朝。

崔美青想了想,用一个不太文雅的词来形容大部分清朝历史:屎。

她要是写穿清女主,那女主只会做一件事:造反。

想到这,崔美青的热血开始沸腾,她迫不及待地找到休息的凳子,啪啪啪开始写大纲。

她,一个21世纪的新青年,现在就要在这个曾经皇权最集中的地方上写一篇怎么造反,怎么推翻皇权的小说大纲。

人民才是这个国家唯一的、真正的主人!

“走啦,”何承燕走到崔美青旁边催她:“还有很多地方没逛呢。”

崔美青这会刚给大纲起了个头,但时间确实不早了,崔美青担心自己再不走就赶不上大部队了,只能遗憾地收起手机。

路过故宫文创店,崔美青进去逛了一圈,买了一个冰箱贴,冰箱贴是乾清宫的的样式,十分精致。

除了冰箱贴,她还买了一根五块钱的烤肠,虽然烤肠的价格贵得离谱,但这是崔美青最近吃到的食物里最美味的。

何承燕原本嫌贵来着,但崔美青分了她一口之后,她也忍不住买了一根。

谁能想到有这么一天,她连吃烤肠都能感到幸福。

两人拿着烤肠继续走,路过小小的御花园时,她们还忍不住嘲笑了一番。

等她们走出故宫,集合的时间差不多到了。崔美青闻到不远处小亭子里烤肠机里飘出来的香味,眼神都飘忽了。

等带教老师在找人、打电话中抽出时间,这才发现一队的学生已经人手一根烤肠了,老天奶,这才是人吃得东西啊。

下午逛颐和园时,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学生逛着逛着就人手一根烤肠了。

崔美青欣赏着走廊上方各种奇巧、精美的画,脑海中神思翻涌,每一幅图画都被她演绎出了背后的故事,观赏体验蹭蹭往上涨。

晚上回酒店,被烤肠勾起馋虫的崔美青终于忍不了了,她在酒店一楼的便利店买了一袋泡椒鸡爪、一包红油金针菇。

回到房间,她迫不及待地打开泡椒鸡爪的包装袋,拿出一只鸡爪啃。

第一口,她愕然。第二口,她沉思。第三口,她失望地破口大骂:“这泡椒鸡爪怎么是咸的,泡椒鸡爪不应该是辣的吗?”

我在人民广场幕天席地

到北京的第三天, 旅游大巴把学生们拉去了北京科技馆。

科技馆的小孩异常多,有些小孩似乎是学校组织参观的,他们穿着统一的冲锋衣, 身旁跟着好几个老师。

老师给他们讲解展品, 比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还专业。

七八岁的孩子个个都睁着求知的眼睛看着老师,时不时提问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科技馆的展品没有让崔美青觉得很震撼, 反倒是这些孩子让她印象深刻。

真好啊,触手可及的教育资源、好学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是很多孩子七八岁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北京却轻易的实现了。

国家是向前发展的,希望有一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教育。

科技馆逛了三个小时, 吃完没有滋味的午饭,她们又被拉到了剧院。

剧院今天的表演是杂技, 内容非常丰富。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