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7章(1 / 2)

加入书签

何萍雅在46班是个非常显眼的存在,她非常活跃,说话声音有点台湾腔, 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是时间, 她都认真的像机器人。

所以有人不喜欢她,像李玉珍这样爱嚼舌根子的,更是喜欢背后说她闲话。

可人家并没有什么切实的毛病,嚼她舌根子的人嚼来嚼去也只能说她装。

装怎么了,这么装上一辈子,谁敢说她不厉害。

月考和归校的老师一起到来了。

46班虽然数学课上不太配合老师,但他们主动性很强,老师讲的迷迷糊糊,他们自己倒是学的清清楚楚,第一次月考有惊无险,46班依然独占鳌头。

其他班就不行了,老师一走,他们就像出栏的马,心思野得能在大草原上跑一圈,根本无心学习,整个年级的成绩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但他们根本来不及悲伤。

从河北衡水中学回来的老师们疯了。

年级组长突然宣布,高一年级要实行衡水模式。

什么衡水模式呢?

那就是每节课上课之前的三分钟要提前进教室,所有学生站起来大声朗读知识点,星期一早上第一节 的前三分钟还要一起站起来握起拳头大声宣誓。

除此外,全校的跑操都要改。之前,原市二中的跑操队形比较松散,学生队列之间的间隙大。现在要改成衡水人贴人的模式,去跑操的路上还要拿着小册子背英语单词或者古诗词。

不少学生怨声载道,好好的课间十分钟直接爆改7分钟,这谁受得了。跑操也是,非要贴着人跑,稍微有人跑错一步,就是你踩我,我踩他,崔美青的鞋子都被踩掉好几回了。

崔美青头疼,你说好好的学衡水干嘛,因地制宜不知道吗?

46班嘴上骂的厉害,该站起来读书的还是都站起来,别人可能做不到提前三分钟进教室,但46班肯定都能做到。

崔美青觉得,他们就是传说中的贱人,那种嘴上说我不行,实际上比谁都行的那种。

不过,还是有一个好消息的,王优老师终于不来上他们班的课了,数学老师回来了。

好不容易熬到回到家,崔美青迫不及待地钻进自己的屋子。

“啊啊啊啊啊啊。”

崔美青高兴地在电脑前打转,她的《翠翠种田记》收藏和收益一起破万了。

她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作者了,她现在是绿江的一星作者。

她不知道要去哪里分享自己的快乐,想起最近很热的社交软件——围脖。

她申请了一个围脖号,想了半天还是复制了自己的作者名——会叫的鱼。

而她的第一条围脖就是意味不明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激动完了,崔美青开始继续打字,《大黄的一生》是她的暑假接档文,她连预收都放出去了,可不能让读者朋友们失望。

就这样,崔美青一边学习一边写小说,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期中考。

崔美青期中考考得非常不错,年级第一,还是罗清聪并列第一。

班主任讲完英语试卷后突然在班上宣布,年级前十可以接受一个企业家的赞助,每个月三百块,一直到高考结束。

台下的学生都惊讶的张大嘴。

班主任笑呵呵地说:“原市的企业家想回报家乡,大家拿到钱要好好学习,争取未来回报家乡。”

崔美青捂住嘴巴,笑从眼睛里跑出来,谁能拒绝钱呢。

“好了,好了,别乐了,大家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取得很好的成绩。那么希望大家这个星期回去好好想一想,下个学期想选择理科还是文科,下个星期星期五开家长会,不要忘记告诉家长。”

崔美青都不用想,老师一问,她就决定要选文科了。

回到家里,崔美青把这件事和爸妈提了一嘴。

崔林院希望她选理科。

“你哥哥说了,理科以后好找工作。”

崔美青夹了一筷子青菜,头也不抬:“那我喜欢文科嘛,工作怎么不好找了,我好好的大学毕业,还能找不到工作了。”

剩下的话崔美青没说,但崔林院知道。

姑娘想写小说,想当作家,当然还是读文科的好。

崔林院不劝了,反正又不是他去上学,读文科就读文科吧。

除了家长,还不少同学关心崔美青选文科还是理科。46班的有些同学,之前连崔美青的企鹅好友都没加,这个星期硬是从班群里加上了,就为了问她要选文科还是理科。

崔美青当然照实说了,这又不是什么机密。

回到学校,大家陆陆续续把意向表交给老手,班主任开始找班里的同学谈话。

谈话的内容很简单,文科好的劝他去文科,理科好的劝他去理科。

像崔美青这样的,他找来也就问了一句:“确定要选文科吗?你理科成绩还是不错的,理科专业将来好就业。”

崔美青确定:“我觉得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