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章(1 / 2)

加入书签

崔美青还不容易把嘴里的果肉咽下去,自己都憋不住,跟着表姐笑起来。

经过一大片竹林后,她们终于到多里了。

大舅家在寨里的里面,去大舅家,要穿过一条窄小、潮湿的小路。小路下边是房子,上边也是房子,上边的房子还有人家养着狗。

看门狗发现有陌生人路过,立马狂吠起来。

崔美青被吓了一跳。

惠美姐拍拍她的肩膀,顺顺她的头发:“没事没事,铁链子拴着呢,咬不到你。”

崔美青定睛一看,还真有链条拴着它。

那它嘚瑟什么?

崔美青站在原地嘚瑟的冲狗子晃屁股,咬不着,咬不着,嘿嘿,蠢狗。

回老家(六)

路过一处老房子时, 李惠美不由分说地拉着崔美青进去。

崔美青:“姐,我们到了?”

李惠美摇头,“没到, 这是四叔家。公公婆婆就住在四叔家, 路过进去看一下他们嘛,他们很想你。”

一个坐在门口的老人听到她们说话, 抬头看她们。

老人穿着哈尼族的民族服饰,上身衣服下身裙,整体色调是藏蓝色, 布料很粗糙,像麻布。她头上戴着用五彩的布包成的头包, 头发别在头包里。

这是崔美青的外婆,她看上去很老了, 皮和骨头贴在一起,老年斑占满了整张脸。看到孙女,她喊了一声,随后便盯着这个看上去和小女儿很像的小姑娘。

李惠美告诉她:“奶奶,这是姑姑的姑娘。”

她脸上露出惊喜的笑, 站起身把手里的毛线放在一边, 招手让两个人进来。

她们的所有对话都是哈尼语,崔美青什么都听不懂,喊了一声“阿婆”之后, 便呆呆地跟着李惠美坐在小板凳上。

阿婆想跟崔美青说话,她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什么时候回来的,要待几天?有没有什么想吃?水渴不渴?”

崔美青迷茫的眼神落在她动来动去的嘴上。直觉告诉她, 阿婆在和她说话,但她真的听不懂阿婆在说什么。

李惠美在旁边翻译:“她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要待几天,想不想喝水吃东西。”

崔美青赶紧回答:“回来四五天了,可能待到初七就走,没什么想吃的,不渴。”

李惠美推推她,“真的没什么想吃的吗?要不要吃水果?中午想吃什么?再想想。”

“啊?”

“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让阿婆给你做点什么东西嘛。”

崔美青反应过来:“哦哦哦,那我中午,中午,中午想吃米线。”

到了中午,崔美青从大舅家赶到四舅家,她想吃的米线已经做好了。

多里喜欢吃很细的紫米线,老人家吃得淡,家里没多少佐料,做出来的米线也是淡淡的一碗,汤里卧着两个荷包蛋。

崔美青吃得很开心。

阿婆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像一只小猪一样快乐的暴风吸入米线,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个慈爱的笑容。

阿公阿婆生了七个孩子,养活了六个。大姨妈常年在外打工,今年过年没回家。所以崔美青在多里要去四个舅舅家拜年。

四个舅舅很好认,他们都是瘦瘦长长的脸,短短的卷发,人也都清瘦。崔美青不禁在心里嘀咕:她到多里记不住人,但舅舅们肯定都可以记住。他们长得太有特色了。

尤其是他们的卷发,非常有特色,特别卷,就像《西游记》里如来佛祖的头发一样,在头上卷成一个一个小半圈。

崔美青其实有点分不清她这四个舅舅,但没事,都叫舅舅就可以。

除了舅舅们,崔美青还见了几个舅舅家的孩子。

大舅家三个孩子,惠美姐是大姐,艳梅姐是二姐,建城哥是小哥。二舅家两个孩子,只有国建哥在,另外一个川燕姐不在。三舅家的姐姐叫桂芝,小哥叫钟国。四舅家的儿子比她小三个月,不知道叫啥名。妹妹更小,还在襁褓里吃奶,更叫不上名字。

认这些人让崔美青眼花缭乱,晚上吃饭的时候累得虚脱了。

在大舅家吃过晚饭,胖乎乎的四舅妈来喊她去家里玩,崔美青虽然很累,但没有拒绝。

今天白天她没见到阿公,现在估计是阿公想见她。

多里的路泥泞难走,没有石头铺路,崔美青跟在拿着手电筒的四舅妈背后,走得小心翼翼。这里还比青川穷,每家每户都只有一个电灯,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很昏暗。

到了四舅妈家,陈旧的老房子开着门,一个清瘦佝偻的身影站在摇曳的灯火里。

“阿公。”崔美青喊了一声。

“诶。”阿公温和的应了一声。

坐到厨房烧着的火堆旁,崔美青轻声和阿公说话,阿婆坐在旁边,四舅妈手里抱着一个娃娃,娃娃叽里呱啦的说话,不知道在讲什么。

阿公能说汉话,他跟崔美青讲他以前的故事。他年轻的时候是民兵,跟着部队在云南各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