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59)(2 / 3)

加入书签

他惧内,如此以后有人想讨好,也不会打这方面的主意了。

楚纤动了动眸子,伸手抱住了他的脖子,敛去了玩笑语气,认真道:我知道你都是为了我。

我说过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李客生出的什么馊主意,人没讨着,怕是还惹了嫌。

韩启忍不住笑:爹,人没讨着却是瞧到了出笑话,我看郑江停以后在外头怎么威风。

再好笑那也是家宅里的事情,谁没事儿明面上说。韩穹大甩衣袖:回去以后甭再听李客生胡说八道,这小子不安心读书考取功名,倒是对人后宅里的事情上心的很。

这事儿未出所料,很快便在一群商贾中传了开,成了人茶余饭后的笑话,不过笑话说了,倒是真再无人动过送人的念头。

日子还算顺遂,一晃就到了秋收。

今年郑江停出借的粮食多,收的也多,忙的时间长,郑江停只安排了牛车到阳亩村去收粮食,别的村子租借的村民零散,不方便安排人手过去,只好让人自个儿带去铺子里归还了。

然而外村村民得到消息东家在阳亩村收粮,于是便把粮食运送到了阳亩村去,也可以少跑一段路进城。

看到村民们还粮都很主动,郑江停自然也没拒绝。

忙到七月中,粮食差不多都收齐了,今年的粮食品质和去年差不多,但是数量却多了近三倍,这大批粮食他囤在了家里,现在有种子铺,粮食可以放在那头卖,也不愁没有销路。

这一年的大事也都算过了,郑江停闲来无事和楚纤商量了一通,决定把宅子扩修一下。

其实新买一个大宅子也不在话下,可是这边都已经住习惯了,把房舍换来换去容易失去归属感,好在当初买宅子的时候也留了一手,周围地势空旷,就是把宅子扩建成三进院儿也不成问题。

眼下倒是不比修的那么大,地儿太大了也没那么多人住,而且费力打扫。

一经合计,准备就把宅子扩修成二进的,花园再圈大一些,到时候挖个鱼塘,能够种植养点荷花,修条长廊听雨喝茶,置个亭子乘凉观景。

工程队的人来的快,月底就开始动工了。

白日里工人挖土锯木,声音怪吵的,邹筠素日里也无事,就去看工人修建,过了几日也就烦了,索性邀约了别家老夫人一道去了城外的庵里吃斋饭听讲经义去了。

楚纤还未曾去庵里住过,倒是也想跟着去长长见识,却是被郑江停拦了下来。

以后你到了娘的年纪再去,现在跟着去凑什么热闹,你也去了家里不只余下我一个人了吗。

那日日无事可做也不是个事儿啊,书字都看腻味了,闹得整日身困体乏的。

郑江停叹了口气,话虽如此,但他也不打算放人去,这一去十天半个月的,他不是要一个人睡了吗。

庵里条件不好,客房连冰都没有,你那么怕热,去了晚上睡不着。

胡说,我听娘说庵里四面皆是树荫,夜里睡眠很是清凉,可比城里凉爽多了。

树多的地方潮湿,蚊虫也多,你细皮嫩肉的被咬了好多天都好不了。

如此一说楚纤倒是沉默了,他本来就招蚊子咬,而且一咬起个大包,好多天消不了。

瞧着人焉焉的,郑江停又道:你实在无事那我便给你寻点事情做,你可愿意?

若是看账本儿便罢了。

不看账本。郑江停捏了捏楚纤的手:听说春来县今年遭了蝗灾,许多百姓颗粒无收,都有灾民跑到了缙城。

楚纤闻言面露忧虑:难怪这两日上街瞧见了路边要饭的乞丐多了许多。

你若是无事那便让郑欢郑乐准备些粥面馒头发给灾民吧。

楚纤脸上有了笑意:我这就去。

下午城里便有了消息,郑家要在正街施粥饭,一早就有难民跑去等着了。

胡常枝在街上听到郑家家仆正在散发消息,急匆匆的赶去了郑家。

小纤哥要施粥如何不告诉我一声,我也好跟你一起准备啊,往年爹爹都要施粥救济难民的。

那便一道准备吧。

行,好了你差人过来知会一声,咱们一起去。

下午,郑胡两家一道支起了粥棚子给难民分粥面馒头,胡家还准备了一些粗衣布匹。前来领取救济的不仅是流落而来的难民,还有些缙城的穷苦百姓,人流直排了一条街,连衙役都来维护秩序了。

郑老爷家的粥真实在,汤少米多,我都想去多要两碗了。

你要不要脸皮,去蹭粥喝便罢了,还想要几碗。

若是觉得郑家的米好,去铺子买不就是了。米粒儿饱满卖的还不算贵,比其他铺子都实惠。

嘿,那我倒是要去瞧瞧。

一次施粥,倒是给郑家引去了不少生意。楚纤忙碌了一日,回家已然是精疲力尽,再是不嫌无事可做了,郑江停好笑道:明日可还要去?

不是说了三日吗,我自是说话算话。

夫郎好魄力。郑江停正想给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