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32)(3 / 3)

加入书签

何方哼了一声,扬起头朝前走去,低低骂了句:一丘之貉!

他脸色并不好看:一码归一码,这冯德麟做了这么多错事,弹劾他本来就是我们御史该尽的职责,我们并没有做错。至于他被害一事,又不是我们找人动的手,这老管家凭什么给我们脸色看?

窦舜身为御史大夫,被一个小小管家摆了脸色,心情自然也不好。

只是想到冯德麟一家的遭遇,他还是神情复杂地低低叹了口气:少说几句话吧,人家没了主子,心情一定很不好受。

何方撇了撇嘴,到底还是闭了嘴。

冯府的主屋里头的物件早都铺上了白布。

谢昭从侍从手里接过三炷香,恭敬地拜了拜,说了些好话后就站在一旁。他的目光放在了一身孝服站在棺木旁的成王上,不由一哂:身为冯德麟的外甥,又是圣上二子、当朝亲王,他能做到这种地步也的确是豁出去了。

谢昭这样想着,忽的听到身旁有声音响起。

贵妃一早就来了,听说泪流不止,差点倒在棺木前,口中一遍遍喊着阿兄,教旁人看了都忍不住心有戚戚。

一位容貌清俊、双眸狭长的文官站在谢昭旁边,自来熟地与他搭起了话。他定定地看了成王许久,转过了头看向谢昭,似笑非笑道:谢大人,御史台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但却是点燃一切的火引子。

谢昭看着这人许久,迟疑地开口:万旭?

青年文官惊咦了一声,笑开:难为您还能记住下官的名字,这真是下官的荣幸。

谢昭之所以对此人有印象,是因为万旭和他一样是今年科举的考生。两人当时一同登科答辩,只不过后来谢昭当了状元,万旭成了探花。

科举后,万旭和其他及第的官员一起去了翰林院,目前也只是个寻常编修而已。

万旭这话说得阴阳怪气,谢昭听得有些不舒服。

他蹙起眉头:万大人真是小瞧人了,我还没有到记不清人的地步。

万旭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谢昭想到刚才他的话,问:你也觉得是因为御史台的弹劾,冯大人才遭此一难?

万旭反问:难道不是吗?

谢昭冷声问:那万大人是觉得我们弹劾错了吗?

万旭静静看着他,勾唇一笑:不,你们没错,你们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冯大人的倒下,对很多百姓来说都是有利的。

半晌寂静后,谢昭眯起眼睛,看向万旭:万大人是这些百姓之一吗?

万旭云淡风轻地笑了笑,不回答这个问题。

他看向成王的方向,转换了话题:谢大人,仪式开始了。

谢昭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只见成王面容严肃地站棺材前,同各位前来吊唁的宾客道:舅舅入朝为官二十多载,虽然最近几年的确做了些错事,但他多年为朝廷做出的贡献也不能被全部抹杀。两月前,舅舅带着一家前往同西赴职,原以为这不过是是短暂分离,哪里晓得是天人永隔。

他叹了口气,意味不明道:不管如何,本王决不会让杀害舅舅一家的凶手逍遥法外,哪怕本王暂时奈他不得,但也总不会让他好过。

能当上官的都是从科举中层层选□□的人,脑子都不笨,自然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

成王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太子的名字,但是话语句句都指向太子。显然,他已经将太子认定为杀害冯德麟一家的凶手,并且试图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在场的其他人。

宾客们都默然不语,不敢随便附和。

成王可以乱说话可以,他们却不可以。

似是太过劳累,成王待了不过一会儿就去别屋稍作休息。

谢昭和窦舜、何方一起到了侧屋。很快有官员凑过来,一群官场待久的人精互相问好问安,继而小心刺探对方对于最近朝堂的变动有何看法。

不得不说,太子被勒令回府反省,而且反省日子至少长达半年,这让不少原本和太子相处得好的官员都人心惶惶。

毕竟朝廷之上多的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与性命和官帽比起来,立场二字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谢昭不耐烦与这些人虚与委蛇,找了个借口走到窗边,打算透透气再回去。只是没想到他到了窗口,却见到不远处的花园里竟然有一股浓烟直冲云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