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章 阿合马的心计(1 / 2)
太常礼仪院使、吴兴郡公、集贤大学士赵府门口自发形成的小集市,卖豆腐脑的刘老爹,正和摆小面摊儿的张寡妇,爆发一场不大不小的争执。
“姓刘的,你别满口胡柴!”张寡妇气冲冲的,就像护崽的母鸡,对着刘老爹直嚷嚷:“至元钞是朝廷发下的钱,赵孟頫赵大人捐出全部家产换了至元钞,它还能有假?你信不过朝廷,难道还信不过赵大人?”
是啊是啊,旁边就有不少做小生意商贩们的劝道,亲眼见到色目富商、朝廷大官满车金银拉到中书省衙门,换了一叠叠的纸钞出来,满城色目人的小钱店胡货店、江南商人的绸缎庄南货店,还有往朝廷各衙门完粮纳税,等等等等都接受至元钞,而且币值一毫不打折,就和大汉金钞一样坚挺,这还能有假?
亲眼见的,各家官员仆役,拿着钞票出来买货,就和用真金白银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像大汉金钞一样自愿使用,也没拿着刀枪强迫百姓认购。
朝廷毕竟是朝廷,蒙古鞑子虽然可恶,终不至于一再欺骗咱小老百姓吧?何况那些执掌政务的朝廷大臣、手眼通天的色目富商,都拿真金白银换了钞票,难道人家是傻子、白痴?
张寡妇有众人声援,一下子得了意,她为恩人赵郡公辩护的热情高涨,圆睁双眼瞪着刘老爹:“姓刘的,做人可别忘本!你别忘了咱们能有这地方,是托了谁的福!要是连赵郡公都信不过,那还算个人吗?”
对,说得对!小商小贩们都点着头,在他们心目中,赵郡公就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好人,他若是把家产换了钞票,那至元钞就决不会是骗人的。
刘老爹脸红红的,不好意思的道:“我可不是信不过赵郡公他老人家,我只是说,大元朝的中统钞就够让咱们头疼了,这至元钞就能好到哪儿去?毕竟不是真金白银的东西,谁也说不准呐!”
嗯嗯,刘老爹的话,也很有道理,小商贩们还记得,中统钞从两贯文换一两白银,到变成擦屁股纸的整个过程——对他们来说,那是为数不多的一点儿财产,在绝望中慢慢蒸发、消失的痛苦过程,中统钞币值的每一次下跌,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下子,张寡妇和刘老爹谁也说服不了谁,其他商贩们也不知帮哪边好了,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
忽然有一个清朗的声音,在人群之后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诸位不食朝廷俸禄,何必效法在下所为?依我看呐,各位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谨慎啥子哟……”张寡妇还没说完,忽然想起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的主人是谁,她惊喜的叫道:“恩人,是赵郡公、赵大人,俺的恩人呐!”
却见赵孟頫高挑颀长的背影,已然隐入郡公府大门。
以全部家产换了钞票的赵郡公,居然劝我们谨慎从事?商贩们困惑不解,苦苦思索了良久,反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把赵郡公的话当真,暂时别去换钞票吧!
阿合马的管家穆罕默德巴里,忧心忡忡的回到老爷府邸,径直闯进了金库。
负责整个大元朝财政的参知政事大人,正呆在自己庞大的金库中,享受难得的下午时光。
贪婪的阿合马有着不同寻常的爱好,不是抱着姬妾享乐,不是在穆圣的教诲下诵经,不是香醇的美酒,更不是汉人穷酸书生喜欢的琴棋书画,他的唯一爱好,就是呆在装满金银珠宝的金库中,用迷恋的目光,细细欣赏积存下来的庞大财富。
金库的钥匙,只有阿合马自己才有,除了他之外,其余任何人都不能进入,所以巴里只能在门外,远远的朝里面喊:“老爷,不好啦,老爷,快出来呀!”
喊声在庞大高敞的仓库中回荡,阿合马一脸欲求不满的表情,从开着道缝的金库门之间挤了出来,随手关上大门,才望着管家道:“能干的管家,是什么事情让你打断老爷的休息?”
“老爷,不对劲儿啊,今天一天就兑出去五十万贯文,外面还排着长队要兑换现银子……”
巴里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大元朝首期发行的九百万贯文至元钞,由蒙汉色目大臣和忽必烈汗从内库自挖腰包,共计认购了六百万,剩下的三百万,至少有二百五十万是求于阿合马的色目富商认购了去,流入民间散碎小商户的,还不到五十万。
毕竟大元朝通过卢世荣整肃江南财税,从世家大族手中搜刮到了一笔相当可观的准备金,贩运汉货北上和漠北、西域各部族的贸易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这九百万贯文至元钞只是用来建立信用的第一批,待民间熟悉之后才用继续发行第二、第三批,所以直接流向民间的并不多。
大元朝规定了,各家官员不能刚换了钞票,又去重新兑成金银——那样做的话,以身作则就失去了意义。
也就是说,至少六百万贯文的钞票,是不回来兑换的,可最近几天,拿金子银子来换至元钞的是凤毛麟角,拿钞票换金银的却是络绎不绝,民间这么点金额,怎么会每天都达到三四十万的兑换额?
穆罕默德巴里忧心忡忡的道:“老爷,我怀疑那些蒙古贵族,没有遵守大汗的规定
↑返回顶部↑